测量尺寸仪的维护保养是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和建议。
日常清洁与维护
清洁表面
使用干净、不掉纤维的高支纱布浸透99%纯度工业无水乙醇清洁空气轴承导轨滑动通道的所有裸露表面,以及工作台面和用于校准的探针头和标准球表面。每周用酒精擦拭一次防尘罩下的气浮轴承导轨面,以除去灰尘。
定期清洁仪器表面可以有效去除灰尘和油污,防止这些杂质影响测量精度和仪器的滑动性能。
清洁光学元件
对于光学仪器,需采取防霉防雾措施。如每日在收装仪器前,将光学零件的外露表面清刷干净后再盖镜头盖,并使仪器外表清洁后才装箱密封保管。同时,保管室内应配备适当的除湿装置。
光学元件的清洁和防霉防雾措施对于保持光学系统的清晰度和测量精度至关重要。
环境控制
温度和湿度控制
存放仪器的房间应清洁、干燥、明亮且通风良好,室温不宜剧烈变化,最适宜的温度是10-16℃左右。在冬季,仪器不能存放在暖气设备附近。室内应有消防设备,但不能用一般的酸碱式灭火器,宜用液体二氧化碳及四氯化碳及新的安全消防器。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可以防止仪器受潮、生锈或霉变,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防潮措施
库房相对湿度要求在60%以下,特别是南方的梅雨季节,更应采取专门的防潮措施。一般可用氯化钙吸潮,也可用块状石灰吸潮。严格的防潮措施可以有效防止仪器在潮湿环境中受潮,避免电气部件短路或机械部件生锈。
定期校准与调整
校准周期
按照仪器说明书或相关规定,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准确性。校准过程可能包括检测、校正、检验或调整等步骤。定期校准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测量误差,保证仪器的可靠性。
校准方法
校准通常分为内部校准和外部校准两种方法。内部校准是指使用仪器内置的标准进行校准,适用于简单的误差调整。外部校准则是使用外部标准设备进行校准,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和调整仪器的误差。
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可以提高校准的准确性和效率,确保仪器在不同环境下的测量精度。
特殊仪器的维护
三坐标测量仪
三坐标测量仪的保养规范包括日常清洁、环境控制、润滑保养、定期检测和调整。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常规保养,检查设备和探头的配合度情况,检视设备的几何指标,保证测量精度不会因变化而产生影响。
三坐标测量仪的复杂结构和高精度要求使其需要更频繁和细致的维护,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影像测量仪
影像测量仪的日常保养包括使用完毕后关闭表面光和透射光的电源,罩上防尘罩,避免灰尘进入。工作台线性导轨、Z轴升降线性导轨要定期加润滑油防止磨损和生锈。影像测量仪的光学系统需要特别保护,定期清洁和润滑可以确保光学元件的清晰度和测量精度。
记录与档案管理
维护保养记录
每次进行维护保养后,应记录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结果等信息,以便日后追踪和查询。详细的记录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仪器的持续稳定运行。
校准记录
校准过程中应记录校准的时间、方法、结果等信息,并归档保存。这些记录对于评估仪器的性能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校准记录的保存可以追溯仪器的校准历史,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原因并进行修复,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日常清洁与维护、环境控制、定期校准与调整、特殊仪器的维护以及记录与档案管理,可以有效延长测量尺寸仪的使用寿命,确保其测量精度和稳定性。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降低维修成本,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