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发展较慢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产业结构与规模:
- 产业体系不够完善:珠海虽然有 “4+3” 产业等发展,但产业生态不健全,产业链条不完整,缺乏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配套。例如,全市 4 大主导产业和 3 个特色产业目前均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值规模超 1 千亿元的行业仅家电电气 1 个,龙头企业的本地配套率不足 20%。这使得企业之间业务关联性不强,缺乏合作需求,在面对市场波动和风险时,产业韧性不足。
- 产业规模较小:珠海工业经济的体量规模相对较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与东莞、佛山、惠州和中山等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珠三角排名处于第三梯队,没有形成集群效应和区域竞争优势,难以在大规模产业发展上与其他城市竞争。
- 人才吸引与留存:
- 高生活成本:珠海房价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与一线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导致生活压力较大,使得一些人才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中低收入人才望而却步。即便有人才政策,但高房价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难以对人才形成实质性的吸引力和支撑,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 就业机会有限:珠海的产业规模和多样性相对不足,就业岗位尤其是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岗位数量有限,职业发展空间相对较窄。对于一些追求更广阔事业发展平台和多元化职业路径的人才来说,吸引力不够。
- 城市定位与规划:
- 定位频繁调整:珠海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定位多次变更,从最初的 “建成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相结合的出口商品基地,成为吸引港澳客人的旅游区,新型边防城市” 到后来的 “海滨工业商贸城市”“花园式海滨工业商贸城市或高科技城市” 等,在 33 年里 8 次变更产业发展重心。频繁的定位调整使得城市发展方向不够稳定,政策缺乏连贯性,难以形成持续的发展合力和明确的产业聚焦。
- 规划执行问题:在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例如一些园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未能按照规划及时完成,影响了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的进度。
- 交通条件限制:
- 对外交通连接性不足:虽然珠海有港珠澳大桥、珠海机场等交通设施,但在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连接上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与深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不够便捷,过去长期依赖公路交通,且通道数量有限,导致物流成本较高、人员往来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同和经济互动。
- 市内交通网络有待优化:珠海城市空间布局较为分散,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市内交通网络在连接不同区域时存在一些瓶颈,如部分道路拥堵、公共交通覆盖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城市内部的通勤效率和经济活动的顺畅开展。
- 区域竞争激烈:大湾区内城市众多,竞争激烈。深圳、广州等城市在经济基础、产业规模、人才储备、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对珠海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同时,周边的中山、江门等城市也在积极发展,在产业承接、招商引资等方面与珠海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