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中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风沙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尤其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是该省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同时,它也是中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在过去的几年里,新疆的多个地区如塔城地区、克拉玛依市、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以及巴州北部部分地区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影响。特别是在喀什地区的莎车县,最低能见度曾降至不足50米,达到了强沙尘暴的标准。
阿拉尔地区也是一个风沙较大的地方,根据资料,阿拉尔市气象台曾在2023年3月19日发布了沙尘暴黄色预警,预测未来24小时内垦区将遭遇沙尘暴天气,在沙尘暴期间,能见度预计将降至1000米以下。尽管如此,阿拉尔地区近年来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构建了强有力的屏障,有效减缓了风速和风力,使得沙尘暴虽然猛烈但持续时间较短。
新疆的其他地区如和田、民丰等也饱受风沙之苦。例如,民丰县境内的尼雅河特大桥上,列车呼啸而过,成为沙海里一道亮眼的风景。这里每年沙尘天气由179天降低至120多天,表明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不仅有大面积的沙漠,而且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三山夹两盆”的布局(即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之间形成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进一步促进了沙尘的产生和传输。这些盆地内部的气候条件十分干旱,植被覆盖稀少,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这导致土壤水分不足,植被覆盖率低,容易被风吹起形成沙尘暴。因此,可以说整个新疆都是潜在的风沙活动高发区,特别是那些靠近沙漠边缘的城市和地区,更容易受到沙尘暴的影响。随着一系列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成功推进,新疆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