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区根据地理分布和药材特色可归纳如下:
一、关药产区(东北地区)
覆盖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以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等为代表,其中人参产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华北地区)
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中部,主产北沙参、党参、金银花、山楂、阿胶等,山西潞党参以皮细质韧著称。
三、怀药产区(河南)
以焦作地区为核心,以“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闻名,另有密银花、茯苓等特色药材。
四、浙药产区(浙江及沿海)
盛产“浙八味”,包括杭麦冬、白术、白芍、玄参、浙贝母等,沿海地区还产温郁金、温厚朴等。
五、江南药产区(淮河以南)
涵盖苏皖闽赣湘鄂等地,主产苏薄荷、石斛、太子参、枳壳、牡丹皮、泽泻等,福建建泽泻、江西江枳壳为特色品种。
六、川药产区(四川、重庆)
地形复杂,产川贝母、川芎、川黄连、川麦冬等大宗药材,以及麝香、冬虫夏草等珍稀品种,加工工艺精湛。
七、云贵药产区(云南、贵州)
云南以三七、云茯苓、云当归为主,滇南产诃子、槟榔;贵州以天麻、杜仲、天冬为代表,多生长于高原山地。
八、广药产区(两广及海南)
包括广东新会陈皮、砂仁、广藿香,广西肉桂、蛤蚧,海南砂仁、巴戟天等热带特色药材。
九、西药产区(西北地区)
覆盖陕甘宁青及内蒙古西部,主产宁夏枸杞、甘肃当归、青海川贝母、陕西党参、内蒙古黄芪等。
十、藏药产区(青藏高原)
以冬虫夏草、麝香、胡黄连、甘松等高原特有药材为主,兼具藏医传统炮制特色。
注:不同文献对产区划分略有差异,部分产区如“秦药”“维药”等亦有提及,但上述十大产区为现代主流分类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