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检测是一种基于胶体金颗粒的生物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其检测原理主要是利用胶体金颗粒与特定生物分子(如抗体、抗原等)结合后产生的颜色变化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以下是胶体金检测的几种常见方法及其具体操作步骤:
1. 双抗夹心法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检测较大的生物分子及颗粒性抗原。
步骤:
- 1.准备抗体:准备待测抗原的配对抗体。一个抗体用胶体金标记并固定在结合垫上,另一个抗体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NC膜)的检测线(T线)上。还需要准备能与金标抗体特异结合的二抗,并固定在NC膜的控制线(C线)上
- 2.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滴加到试剂条上。
- 3.层析反应:通过层析作用,液体依次流经结合垫、T线和C线。如果样品中含有待测抗原,胶体金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并在T线处被捕获,形成红色条带。剩余的金标抗体继续移动到C线,被二抗捕获,形成另一条红色条带。
- 4.结果判读:当试剂条上显示两条红线时,表示样品中待测物质呈阳性;只有一条红线时,表示样品中待测物质呈阴性
2. 竞争法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检测小分子抗原。
步骤:
1.准备抗体和抗原:在试剂条的结合垫上固定金标抗体,NC膜上T线固定的是大分子偶联的待测抗原,C线上固定的是能与金标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二抗
2.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滴加到试剂条上。
3.层析反应:液体依次流经结合垫、T线和C线。 如果样品中含有待测抗原,它会与金标抗体结合,阻止金标抗体与T线上的抗原结合,导致T线不显色。 金标抗体继续移动到C线,被二抗捕获,形成红色条带。
4.结果判读:如果试剂条上有两条线,则说明样品中待测物质呈阴性;如果只有一条C线,则说明样品中待测物质呈阳性
3. 间接法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检测抗体。
步骤:
1.准备抗体和抗原:在试剂条的结合垫上固定带有胶体金标记的Protein A,NC膜上的T线固定的是能与待测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C线固定的是抗Protein A抗体
2.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滴加到试剂条上。
3.层析反应:液体依次流经结合垫、T线和C线。 如果样品中含有待测抗体,它会与T线上的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 胶体金标记的Protein A与待测抗体结合,形成红色条带。 剩余的Protein A继续移动到C线,被抗Protein A抗体捕获,形成另一条红色条带。
4.结果判读:如果试剂条上有两条线,说明样品中待测物质呈阳性;如果只有一条C线,说明样品中待测物质呈阴性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C、T线颜色不一致:对于消线法,只要C、T线在规定时间内都显色,不管颜色是否一致,就可判为阴性,T线不显色则判为阳性。对于比色法,T线比C线深,判为阴性,T线比C线浅或T线不显色,则判为阳性。
2.用水作为阴性对照:不能,因为检测样本成分复杂,用水作为阴性对照没有参考意义。
3.层析速度慢或不发生层析:可能是加样量太少、样本过于粘稠或试纸条失效,建议增加加液量或滴加少量辅助液。
总结
胶体金检测方法因其简便、快速、灵敏的特点,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目标物质,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对于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