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激素常规检查结果解读指南
生殖激素常规检查(性激素六项)主要用于评估生殖内分泌功能,涵盖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六项指标。以下为综合解读要点:
一、各指标临床意义与参考范围
-
促卵泡生成素(FSH)
- 正常范围:卵泡期约3-8 IU/L(不同实验室可能略有差异)。
- 异常提示:
- 升高:卵巢功能减退、卵巢早衰、原发性闭经。
- 降低: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如席汉氏综合征)。
-
促黄体生成素(LH)
- 正常范围:卵泡期约2-15 IU/L。
- 异常提示:
- LH/FSH比值>2-3: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 单独升高或降低:性腺轴功能异常、垂体疾病。
-
雌二醇(E2)
- 正常范围:卵泡期约25-100 pg/ml。
- 异常提示:
- 升高:卵巢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
- 降低:卵巢功能低下、卵巢早衰。
-
孕酮(P)
- 正常范围:卵泡期<1 ng/ml,排卵后显著升高。
- 异常提示:
- 黄体期低值:黄体功能不足,可能导致不孕或流产。
- 非孕期高值:黄体囊肿或肾上腺疾病。
-
睾酮(T)
- 正常范围(女性):0.2-0.75 ng/ml。
- 异常提示:
- 升高: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
-
催乳素(PRL)
- 正常范围:0.08-0.92 nmol/L(需空腹、静息状态下检测)。
- 异常提示:
- 升高: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微腺瘤。
二、解读注意事项
-
检查时机:
- 基础性激素建议在月经周期第2-4天检测。
- 孕酮需在黄体期(月经前1周)检测以评估黄体功能。
-
结合临床症状:
- 需综合月经周期、不孕史、多毛/痤疮等症状判断。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表现为LH/FSH比值升高伴高雄激素血症。
-
动态观察与辅助检查:
- 单次结果异常需复查确认,并结合超声(如卵巢形态、卵泡数)、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等进一步评估。
三、常见疾病关联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LH/FSH>2-3、睾酮升高,伴月经紊乱或高雄表现。
- 卵巢早衰:FSH>40 IU/L、E2显著降低,伴闭经。
- 高泌乳素血症:PRL升高,可能导致闭经或排卵障碍。
四、重要提醒
- 检查结果需由医生结合个体情况(如年龄、生育需求)解读,避免自行诊断。
- 箭头标记(↑/↓)可快速定位异常指标,但需注意不同实验室参考值可能存在差异。
若结果异常,建议尽早就医完善检查(如垂体MRI、甲状腺功能等),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