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之所以称为“岛”,实际上源于其历史上的地理特征以及与秦始皇相关的历史传说。根据历史记载,秦皇岛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明代的文献中,指的是一个位于海中的小岛,这个岛屿被认为是在山海关西南二十五公里的地方,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秦皇岛港务局附近的位置。
在古代,这个地方确实是一个孤立于海中的小岛,因其地理位置独特且与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紧密相连,故得名秦皇岛。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曾经派遣方士卢生从这里出发入海寻找仙药,这一事件赋予了该地区特殊的文化意义和名称来源。
随着时间的发展,尤其是到了清代同治年间之前,秦皇岛仍然保持着它作为一个荒凉小岛的状态。随着港口建设的推进以及自然界的泥沙淤积作用,这座原本四面环水的小岛逐渐与大陆相连,成为了一块陆地的一部分。《永平府志》中提到,在乾隆年间有人能够涉水到达岛上,这表明当时的海水已经变得非常浅,几乎不再需要船只即可登岛。
19世纪末期,清政府在此开辟了港口,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施工建设,进一步加速了岛屿与大陆连接的过程。由于港口建设导致大量泥沙堆积,加上汤河等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使得原本的海域逐渐变成了陆地。到20世纪初,秦皇岛已经完全与大陆连成一片,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岛屿。
尽管如此,秦皇岛作为城市的名字保留了下来,即使它已不再是一个真正的岛屿。如今,秦皇岛市下辖多个区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美丽的海滨风光,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因此,“秦皇岛”这个名字不仅是对这座城市历史的一种纪念,也是对其独特地理位置的一种象征性描述。尽管现在看来它更像是一座滨海城市而非岛屿,但其名字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却依旧深远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