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专业实践法的探索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过程,涉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校企合作的深化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探索方向:
-
创新教学方法
- 以问题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一个个与临床工作相似的任务,知识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解决问题,完成相应的任务。例如,对部分专业理论知识实行“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布置一系列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自己查询翻阅教学资料、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来解答问题。
- 接触真实病例的引导式教学:把理论课设在附属医院或合作教学医院,先让学生在医院由教师带领下去接触真实病人病例,然后在示教课室里,教师以教科书为基础结合典型病例进行相关疾病的讲授,接着引导学生站在医生的角度去分析病例、分组讨论和提出各自诊治方案,解决实际医学问题。
- 模拟临床真实情景教学:在原有口腔实验室的基础上,在附属医院建立口腔模拟诊室,配置口腔临床设备,仿真正口腔诊室环境,进行“模拟情景教学”。例如,进行口腔临床检查、口腔局部麻醉、口腔颌面部外伤等项目的教学。
-
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 优化平台基础设施:根据招生人数,适当增加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同时配置口腔临床模拟教学系统。通过对系统的使用,能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观摩教师的操作,并反复观看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转变传统的实践教学理念,使学生能更早地接触临床知识,增加学生的临床经验。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摒弃灌输式教学,以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为主,建立以问题、病例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展开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
推进校企合作
- 共建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如创办校内义齿加工厂,按照学校和企业各自拥有的比例确认股份,共同管理,成立董事会。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一流的生产设备以及负责市场的开发,将生产车间变成实训室、企业技师担当生产一线老师,彻底地解决职业教育脱离生产实际的问题。
- 开展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定向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口腔医学专业实践法的探索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