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医保支付方式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医保支付管理体系,它通过将疾病按照“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组合作为付费单位,实现标准化支付。以下是DIP结算方法的主要步骤和公式:
- 确定病种分值 :
-
利用大数据分析,将疾病按照“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组合,形成不同的病种组合。
-
每个病种组合对应一个病组支付标准,该标准是基于DIP分值计算的。
-
DIP分值是某病种组合平均医药费用与所有出院病例平均医药费用的比值。
- 计算结算点值 :
-
结算点值是在每年年终或第二年年初确定,用于计算支付标准。
-
结算点值的计算公式为:
$$ 结算分值点值均值 = \frac{当年医保基金可用于DIP付费总额}{医保报销比例} / \sum (DIP分值 \times 对应病种病例数量) $$
- 计算医保支付费用 :
- 医保基金按DIP应支付给定点医疗机构的总住院费用计算公式为:
$$ 医保基金按DIP应支付给定点医疗机构的总住院费用 = \sum \left[ (参保人员住院所属DIP组的病组支付标准 - 自费费用 - 特定自付费用 - 起付线) \times 医保报销比例 \right] - \sum 建议扣减费用 $$
其中,自费费用是指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外的医疗费用;特定自付费用是指某些高值材料或项目,按照当地医保政策规定,须先个人支付一部分,其他部分才计入医保支付范围;起付线是指当地医保政策规定政策范围内先应由个人支付的部分;建议扣减费用是指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扣除的费用。
- 支付总额确定 :
-
支付总额是根据病种分值、结算点值、医保报销比例以及各医疗机构病例的总分值来确定的。
-
支付方式类似于生产队的“工分制”,“医保定工分,医院挣工分”,医院得多少工分,医保根据分值点值标准和医院结算。
通过以上步骤,DIP支付方式实现了对医疗机构的标准化支付,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并有助于实现医保基金的安全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