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给医院结算周期过长的问题确实存在,并通过近年来的政策改革逐步得到缓解。以下是具体分析及改革措施:
一、传统结算模式的弊端
-
垫付资金压力大
医院需先垫付医保报销费用,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影响正常运营。
-
结算周期长
从患者出院到医保基金拨付需40-60天,药品耗材企业回款周期更长达半年,加剧医院资金链紧张。
-
患者负担增加
长期垫付导致医院提高收费标准或降低服务质量。
二、改革措施与成效
-
即时结算推广
-
安徽省 :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即时结算,拨付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
江西省 :2024年实现90.42亿元医药供货企业直接结算,周期缩短至30天左右。
-
山东省 :上线医保商保一体化平台,提升理赔效率。
-
大连市 :作为东北地区试点,通过预付金制度缩短结算周期。
-
-
按周或按日结算试点
-
福建省厦门 :采用“日报、日审、日拨”,结算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
河南省安阳 :根据绩效考核分类结算,最快1日内完成。
-
-
政策驱动与技术支撑
国家医保局推动“三结算”模式(医保、医院、药企同步结算),并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降低清算周期。
三、地区差异与挑战
-
覆盖范围 :截至2025年3月,全国已有103个统筹地区开展即时结算,但仍有部分地区未实现。
-
基金安全 :各地在压缩周期的同时,注重风险防控,确保基金安全。
-
历史遗留问题 :如2015年新农合未结算费用,需通过整合社保系统逐步解决。
四、未来展望
随着更多地区试点成功,医保结算周期有望进一步缩短,医院资金压力将得到更大缓解。未来需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完善医保监管,确保改革红利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