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常用煤质指标是评估煤炭质量的重要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水分(Moisture, M):内在水分(Inherent Moisture, IM):煤中固有的水分,通常难以通过自然干燥去除。外在水分(Free Moisture, FM):煤表面和孔隙中的水分,可以通过自然干燥去除。全水分(Total Moisture, TM):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的总和。
- 2.灰分(Ash, A):煤在完全燃烧后剩余的固体残渣,主要由矿物质组成。灰分含量越低,煤的燃烧效率越高。
- 3.挥发分(Volatile Matter, VM):煤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的可燃气体和蒸汽。挥发分含量影响煤的着火性能和燃烧特性。
- 4.固定碳(Fixed Carbon, FC):煤中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剩余部分,是煤的主要可燃成分。固定碳含量越高,煤的热值越高。
- 5.发热量(Calorific Value, CV):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通常以千卡/千克(kcal/kg)或兆焦耳/千克(MJ/kg)表示。发热量是衡量煤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
- 6.硫分(Sulfur, S):煤中含有的硫元素。硫分含量过高会导致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SO₂),造成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
- 7.磷分(Phosphorus, P):煤中含有的磷元素。磷分含量过高会影响钢铁的质量,因此在钢铁工业中需要控制煤的磷分含量。
- 8.灰熔点(Ash Fusion Temperature, AFT):煤灰在高温下开始软化、流动和熔化的温度。灰熔点影响锅炉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 9.哈氏可磨指数(HGI, Hardgrove Grindability Index):衡量煤的可磨性的指标,HGI值越高,煤越容易磨碎。
- 10.碳含量(Carbon Content, C):煤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碳含量越高,煤的热值通常也越高。
- 11.氢含量(Hydrogen Content, H):煤中氢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氢含量影响煤的燃烧特性和发热量。
这些指标共同决定了煤的燃烧性能、环保特性和工业应用价值。不同类型的煤(如无烟煤、烟煤、褐煤等)在这些指标上会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