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阻断药是指能够阻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药物,分为暴露前预防用药和暴露后预防用药。暴露前预防用药是指面临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风险时,服用的可以降低被感染概率的预防用药。暴露后预防用药是指尚未感染艾滋病的人员,在有高风险接触后,用于预防性阻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药物。
艾滋病阻断药的分类
艾滋病阻断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
- 替诺福韦(TDF)
- 恩曲他滨(FTC)
- 齐多夫定(AZT)
- 拉米夫定(3TC)
-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
- 依非韦伦(EFV)
- 利匹韦林(RPV)
- 奈韦拉平(NVP)
-
蛋白酶抑制剂(PIs):
-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
- 达芦那韦/考比司他(DRV/c)
-
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
- 拉替拉韦(RAL)
- 多替拉韦(DTG)
- 比克恩丙诺片
艾滋病阻断药的组合方案
艾滋病阻断药通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阻断效果。常见的药物组合包括:
- 必妥维(比克替拉韦BIC/恩曲他滨FTC/丙酚替诺福韦TAF)
- 太斗+特威凯
- 舒发泰+特威凯
- 达可挥 + 特威凯
- 太禾+特威凯
艾滋病阻断药的使用原则
-
暴露前预防用药:
- 每日服药:每日服用替诺福韦TDF/恩曲他滨FTC是对所有高风险人群推荐的口服暴露前预防用药方案。
- 按需服药(2-1-1方案):仅推荐用于男男性行为者,在预期性行为发生前2~24h口服2片TDF/FTC,在性行为后,距上次服药24h服药1片,48h再服药1片。
-
暴露后预防用药:
- 发生艾滋暴露后,应尽早用药,最好在2小时以内,最晚也不超过72小时。用药疗程为连续给药28天。
艾滋病阻断药的注意事项
- 艾滋病阻断药需要连续服用28天,不可间断或提前终止。
- 在服药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等胃肠道症状,以及骨髓抑制、肝脏损害等副作用。因此,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确保用药安全。
-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以及适度的运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对抗病毒侵袭。
艾滋病阻断药是预防艾滋病感染的重要手段,但并不能保证100%阻断成功。如果不幸与艾滋病人有高危接触,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艾滋病阻断药,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