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最多的时候有几个省:
- 历史背景:中国行政区划的设置和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历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东北行政区划的演变:
- 民国时期:东北曾被称为“东三省”,包括辽宁(当时称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
- 伪满洲国时期:1932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期间行政区划有所调整,但主体仍为三省。
-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行政区划基本沿袭了伪满洲国时期的设置,仍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 1954年调整:1954年,辽东省和辽西省合并成立辽宁省,松江省和黑龙江省合并成立黑龙江省,使东北行政区划由五省(辽宁、辽西、吉林、松江、黑龙江)调整为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
结论:东北最多的时候有五个省,即辽宁、辽西、吉林、松江、黑龙江。但在大多数历史时期,东北的行政区划主体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