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被誉为新疆的“万里之地”,这一称谓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地理位置的极端性
-
与主要城市的距离
伊犁与北京直线距离约2900公里,是北京到哈尔滨(约1200公里)距离的2倍,接近北京到拉萨(约3000公里)的三分之二。与广州直线距离高达3700公里,形成贯穿中国大陆的对角线。
-
在新疆内的相对位置
位于新疆西北部,地处天山北麓的伊犁河谷,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达2000多公里。
二、自然地理特征
-
气候条件
受大西洋暖湿气流和北冰洋冷湿气流共同影响,年降水量达800-1200毫米,远高于新疆其他地区,形成“塞外江南”气候。植被覆盖率达67.7%,拥有草原、森林、雪山、湖泊等多样化生态景观。
-
地形地貌
包含山地(占40%)、丘陵(20%)、盆地(30%)和河谷(10%)四大类地貌,地形复杂多样。
三、历史与文化意义
-
古丝绸之路枢纽
作为古丝路北道重要节点,历史上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交通枢纽,具有战略地位。
-
多民族聚居地
全国唯一锡伯族自治县所在地,也是哈萨克族人口最多的区域,民族文化交融显著。
四、总结
伊犁的“万里”既体现在其地理距离的遥远,也包含其作为新疆门户的地理枢纽作用,以及自然条件形成的独特景观体系。这一称谓凝聚了人们对这片土地广袤与神秘的综合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