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72小时内可以采取阻断措施,但成功率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具体要点如下:
一、阻断时间窗口
-
72小时有效
阻断药物需在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超过该时间则无法起到有效阻断作用。- 最佳时间:2小时内效果最佳,24小时内成功率较高。
- 时效性:每延迟1小时,阻断成功率可能降低,48-72小时服药效果显著下降。
-
阻断原理
艾滋病病毒需通过感染细胞扩散至全身。72小时内病毒尚未广泛扩散,阻断药可抑制病毒复制,使最初感染的细胞自然死亡,从而清除病毒。
二、阻断药物方案
-
药物组合
通常采用2-3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例如:- 首推方案: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替拉韦(或同类整合酶抑制剂)。
- 替代方案:蛋白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
- 合剂药物:艾考恩丙替片、多替阿巴拉米片等。
-
用药规范
- 疗程:需连续服用28天,不可中断。
- 副作用:可能出现恶心、腹泻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三、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评估
是否需阻断需由医生根据暴露风险、病毒载量等综合判断,不建议自行用药。 -
阻断成功率
- 72小时内服药不能保证100%阻断,但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 成功率与暴露途径、病毒量、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
-
后续检测
完成28天疗程后,需进行HIV抗体检测确认是否感染。
总结
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是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的关键措施,但需尽早启动(建议2小时内),并严格遵循28天规范用药。若超过72小时,药物仅能作为抗病毒治疗,无法实现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