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看病时,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都会发挥作用,但具体使用哪个账户,取决于医疗费用的性质和报销政策。
个人账户的作用
-
支付范围:个人账户通常用于支付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
- 门诊费用: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费用,如挂号费、诊疗费等。
- 购药支出: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等。
- 住院费用:定点医院住院、门诊特定项目基本医疗费用中,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费用,以及超过起付标准以上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
家庭共济:个人账户余额可以授权给已参保的配偶、父母和子女使用,用于支付他们的合规医药费用中的个人自付部分。
统筹账户的作用
-
支付范围:统筹账户用于支付医保目录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用、门诊特定项目费用等。
- 住院费用: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费用,统筹基金按照一定比例报销。
- 门诊特定项目:如门诊特殊病种治疗、家庭病床等,统筹基金按照一定比例报销。
-
报销比例:统筹账户的报销比例根据医保政策和医院级别等因素确定,通常在50%到90%之间。
为什么看病时感觉都是个人账户在支付?
-
起付线:医保统筹支付通常有起付线,即只有当医疗费用超过一定金额时,统筹基金才开始报销。在起付线以下的费用,需要由个人账户或现金支付。
-
自付比例:即使超过起付线,医保统筹支付通常也只报销一部分费用,剩余部分需要由个人账户或现金支付。
-
医保目录范围:只有符合医保目录范围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才会报销。对于目录范围外的费用,需要由个人账户或现金支付。
-
个人账户余额:如果个人账户余额充足,参保人可能会选择使用个人账户支付医疗费用,而不是等待统筹基金报销。
所以,看病时感觉都是个人账户在支付,可能是因为医疗费用未超过起付线,或者自付比例较高,或者费用不在医保目录范围内,或者个人账户余额充足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