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的条件主要包括收入稳定、“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等方面。以下是详细的条件和程序。
收入稳定
收入标准
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当地当年度监测范围指导线至少半年以上。例如,2024年的监测范围指导线为8800元。
收入稳定是风险消除的基础条件,确保监测对象在经济上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减少返贫风险。
收入测算周期
收入测算周期从风险消除的上年度当月初为始点,以风险消除的上月底为终点。例如,2023年4月2日确定消除风险,收入测算周期为2022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
明确的收入测算周期有助于准确评估监测对象的经济状况,确保收入稳定超过监测范围的时间符合标准。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
“三保障”
“三保障”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监测对象的“三保障”必须持续巩固,确保在风险消除期间这些基本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保障”是监测对象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持续巩固这些保障能够有效防止因基本生活问题导致的返贫风险。
饮水安全
饮水安全是监测对象生活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确保监测对象的饮水安全达到标准。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监测对象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持续巩固饮水安全是风险消除的必要条件。
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
风险消除程序
监测对象风险消除需要履行入户核实、民主评议公示、审核确认公告等程序。具体程序包括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提出名单、村级评议、村内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定公告和系统标注。
通过严格的程序确保风险消除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防止因程序不当导致的误判和漏判。
风险消除后的管理
标注风险消除后,监测对象的基础信息仍然要保留在系统中,过渡期内定期更新相关信息。保留基础信息有助于持续跟踪监测对象的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风险。
系统标注
信息系统标注
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进行风险消除标注,村级更新《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信息采集表》。系统标注是风险消除的正式记录,确保相关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的条件主要包括收入稳定超过监测范围、“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并需履行严格的程序进行标注和管理。这些条件和程序确保了风险消除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的标准是什么
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收入稳定达标: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当地当年度监测范围指导线至少半年。这意味着从识别纳入后享受的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产生效益开始计算,达到半年以上。
-
“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持续巩固:
- 家庭成员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 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
- 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持续有保障。
-
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或自然消除:监测对象识别时的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或自然消除,因突发事件影响造成的生活困难问题稳定解决,且不存在新增返贫致贫风险,生活恢复正常状态。
-
大额刚性支出问题得到稳定解决:主要指大额医疗费用、子女上学费用等刚性支出问题得到稳定解决。
如何有效地监测和评估监测对象的风险
有效地监测和评估监测对象的风险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方法。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指南:
1. 风险识别
- 定义:识别可能影响监测对象的所有潜在风险因素。
- 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流程图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2. 风险评估
- 定性评估:依赖专家经验和知识,通过主观判断对风险进行评估,如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
- 定量评估:使用数学模型和工具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如风险矩阵法、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蒙特卡罗模拟法等。
3. 风险监测
- 持续监控:通过实时监控关键风险指标和预警信号,及时发现风险的变化趋势。
- 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与风险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标准化处理。
- 预警系统:设置合理的预警阈值,一旦风险超过阈值,立即触发应急预案。
4. 风险应对
- 制定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如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对冲、风险控制和风险接受等。
- 实施与调整: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并持续监控其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5.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构建指标:包括风险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影响等指标。
- 权重分配: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反映不同指标在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
6. 信息系统支持
- 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共享流程,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 技术工具:利用风险评估软件工具、传感器技术、监控系统、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提高监测和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7. 持续改进
- 定期评估:定期重新评估风险,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 经验总结:总结风险监测和评估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持续改进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
监测对象风险消除后如何进行后续管理
监测对象风险消除后,后续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定期跟踪监测:即使风险消除,仍需对监测对象进行定期跟踪,确保其收入和生活状况持续稳定。特别是在常态化排查预警和年度动态管理中,持续关注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
-
更新基础信息:在过渡期内,结合脱贫人口基础信息调整工作,定期更新监测对象的基础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调整帮扶措施:对于已落实的帮扶措施,如资产收益分红、小额信贷贴息、公益岗位安置等,按行业政策要求和实际工作周期及时调整,确保帮扶措施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
重新识别与帮扶:如果监测对象再次出现新的返贫致贫风险,应按程序重新识别为监测对象,并及时落实相应的帮扶措施,防止返贫。
-
政策延续:对于明确规定要延续的政策,如医疗保障、教育帮扶等,继续按政策落实,确保监测对象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