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的签订周期因地区和具体政策而异。通常情况下,协议期限为一年,但某些情况下可以签订超过一年的协议。
协议签订周期
一般周期
- 一年一签:根据《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医保协议通常为一年有效期,每年的9-12月份为下一年度签约期。
- 网签协议:深圳市自2020年起推行网签协议,定点医药机构可以在线上签订协议,网签率已达到85%。
特殊周期
- 超过一年:在一些情况下,经办机构可以与考核优秀、医疗费用控制较好的医疗机构签订超过一年的协议,但需每年进行考核并按年度清算医疗费用。
- 长期协议:在某些地区,如漳州科宏眼科医院和漳州惠民医院,协议期限为一年,实行一年一签。
协议签订流程
申请与审核
- 申请材料:医疗机构需提交定点医疗机构申请表、执业许可证或备案证、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文本等材料。
- 审核与评估:经办机构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告知补充材料,并组织评估小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
协商与签订
- 协商谈判:经办机构与评估合格的医疗机构进行协商谈判,达成一致后签订医保协议。
- 网签与纸质协议:部分地区实行网签协议,定点医药机构可通过医保信息平台在线签订,部分地区仍需线下签订纸质协议。
协议签订条件
基本条件
- 医疗机构资质:申请定点的医疗机构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中医诊所备案证,并具备一定的医疗设备和人员配置。
- 信息系统:医疗机构需具备符合医保协议管理要求的医院信息系统,并与医保信息系统有效对接。
特殊条件
- 服务质量:医疗机构需提供合理的医疗服务,合规收费,并具备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
- 信誉记录:医疗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不得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记录。
协议变更和续签
变更
- 变更条件:医疗机构在协议期内如需变更,需提供相关材料并向经办机构申请。
- 变更流程: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后,双方签订变更协议,并在医保信息系统中更新相关信息。
续签
- 续签条件:协议期满前3个月内,医疗机构需向经办机构提交续签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 续签流程: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后,双方签订新的医保协议,并在医保信息系统中更新相关信息。
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的签订周期一般为一年,但某些情况下可以签订超过一年的协议。协议签订流程包括申请、审核、协商、签订等步骤,签订条件包括医疗机构资质、信息系统和信誉记录等。协议变更和续签需遵循相应的流程和条件。
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的有效期是多久
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的有效期一般为2年,但具体有效期可能因地区政策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地区的具体规定:
- 常州市:服务协议有效期一般为2年,经办机构也可通过长期协议与短期协议相结合的办法探索动态协议管理。
- 青岛市:医疗服务协议有效期不超过2年,期间有新增约定事项,通过补充协议予以明确。
- 长沙市:医保协议期限一般为1年。
- 内蒙古自治区:协议期限一般为1年。
如何解除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
解除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条件。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解除条件和情形
根据《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医疗保障局第2号令)第四十三条规定,定点医疗机构在以下情形之一的,经办机构应解除医保协议:
- 累计2次及以上被中止医保协议或中止期间未按要求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 以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申请取得定点的。
- 经查实有欺诈骗保行为的。
- 为非定点医疗机构或处于中止医保协议期间的医疗机构提供医保费用结算的。
- 拒绝、阻挠或不配合医疗保障部门开展智能审核、绩效考核、监督检查等,情节恶劣的。
- 被发现重大信息发生变更但未办理重大信息变更的。
- 停业或歇业后未按规定向经办机构报告的。
- 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且可能造成医疗保障基金重大损失的。
- 被吊销、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中医诊所备案证的。
-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不能履行医保协议约定,或有违法失信行为的。
- 未依法履行医疗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
- 主动提出解除医保协议且经办机构同意的。
- 根据医保协议约定应当解除的其他情形。
解除程序
- 申请:定点医疗机构向医保经办机构提出医保服务终止申请。
- 受理:工作人员对定点医药机构申报的材料进行受理。
- 审核:医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医药机构的材料进行审核,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符合办理条件。
- 办结:材料审核通过的定点医药机构办理医保服务终止手续。
- 反馈:告知办理结果。
所需材料
- 经办人身份证
- 《定点医药机构暂停(终止)服务申请表》
办理时限
定点医药机构服务终止办理时限为5个工作日。
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行政责任
- 罚款:根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定点医疗机构若违反服务协议,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可以责令其退回违规费用,并处以造成损失金额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若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罚款金额则为骗取金额的2倍以上5倍以下。
- 警告与限期整改:对于未按要求开展医保基金合规管理的机构,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可责令其改正,并可约谈相关负责人;拒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 暂停或取消医保服务资格:严重违规的定点医疗机构可能会被暂停相关责任部门的医保服务资格,甚至解除服务协议。
刑事责任
- 诈骗罪:若定点医疗机构通过虚构医药服务项目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相关责任人员可能面临诈骗罪的指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情节严重者可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职务犯罪:若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公共财产损失,可能构成滥用职权罪或贪污罪。
民事责任
- 返还被骗取的医保基金: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需全额退还。
- 赔偿损失:若因违规行为导致参保人员权益受损,医疗机构需承担赔偿责任。
- 违约责任:根据服务协议的约定,定点医疗机构可能需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
信用责任
违规行为将影响医疗机构的信用评价,进而可能对其声誉和业务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