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信用代码
全国统一组织机构代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组织机构所使用的唯一、终身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以下是关于该代码的详细说明:
一、基本定义与作用
-
唯一性 :全国范围内唯一且终身不变,与机构名称、地址等信息无关。
-
功能 :作为组织机构身份识别码,用于信用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场景。
二、代码结构
采用 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原组织机构代码),结构如下:
-
前6位 :登记管理部门代码(如民政、工商等);
-
中间2位 :机构类别代码(如企业、事业单位等);
-
中间2位 :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
-
后8位 :主体标识码(原组织机构代码);
-
第18位 :校验码(通过公式计算得出)。
三、与组织机构代码的区别
-
范围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覆盖所有法人及非法人组织,组织机构代码主要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
长度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18位,组织机构代码为8位;
-
功能 :统一代码与身份证号关联,实现“一人一码”,而组织机构代码仅用于机构身份识别。
四、管理与应用
-
覆盖范围 :截至2025年3月,全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已实现全覆盖;
-
查询方式 :可通过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查询平台(https://www.cods.org.cn/gscx/)进行实名制查询;
-
应用场景 :用于税务、银行、工商等领域的信用监管和联合奖惩。
五、历史演变
原组织机构代码(8位)已逐步被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替代,后者具有更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建议相关机构办理业务时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以上信息综合了国务院机构改革、信用体系建设及最新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