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没有固定的具体数值,通常在0.6 至 3 之间。
这是因为社保缴费基数一般以职工本人上一年平均工资收入为基准,但有上下限规定,通常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 60% 至 300%。如果职工始终按照 60% 的档次缴纳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指数就是 0.6;始终按照 100% 档次缴纳,平均缴费指数就是 1;若按照 300% 档次缴纳,平均缴费指数就是 3。
例如,某人 10 年按 60% 档次缴费,10 年按 100% 档次缴费,其平均缴费指数为(60%×10 + 100%×10)÷20 = 0.8。如果是按 60% 档次缴纳了 14 年,最后一年按 300% 档次缴纳,平均缴费指数则为(60%×14 + 300%×1)÷15 = 0.76。
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平均缴费指数可能会超出这个范围或出现特殊的计算方式。如部分地区因缴费基数核定使用社平工资口径变化、上下半年缴费基数不同、疫情期间政策调整以及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等情况,会导致平均缴费指数有所变化。以山东省为例,2023 年按每月 4242 元基数缴费,因养老金计发基数为 7468 元,计算出来的月缴费指数只有 0.568。上海市由于缴费基数上下限启用时间是 7 月 1 日,上半年使用的缴费基数核定的平均缴费指数可能会低于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