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低保新政策主要围绕资格动态管理、标准调整及审核机制优化展开,重点内容如下:
一、资格动态管理机制
- 定期复核制度:对低保家庭实行分类复核,短期内经济状况变化不大的家庭每年复核一次(1-3月),收入来源不固定或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的每半年复核(1-3月、8-9月);
- 主动申报义务:低保对象需及时申报家庭人口、收入及财产变化,未主动报告且经核查收入超标的将被取消资格;
- 退出机制:家庭收入稳定超过当地低保标准或存在隐瞒收入、虚报信息等违规行为的,一律取消资格。
二、专项整治重点
以下6类情况将被取消低保资格:
- 隐瞒实际收入或虚报家庭经济状况;
- 未如实申报居住地址或长期不在申报地居住;
- 享受其他社会福利但未主动说明(如残疾人补贴、孤儿保障等);
- 家庭因就业或经营性活动收入显著改善且未报告;
- 提供虚假身份信息、伪造申请材料;
- 家庭成员关系变动(婚变、离异等)未及时报备影响经济评估。
三、低保标准调整
- 全国性提标: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830元/月(较2024年提高70元),部分省份涨幅更高(如河南城乡低保分别提高52元/月、56元/月);
- 差异化补贴:对重病、残疾、学生家庭增加医疗救助(最高报销90%)、护理补贴及教育补助;
- 计算方法优化:采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量化比例”公式动态调整,省级标准通过加权平均法确定。
四、审核流程强化
- 阳光化操作:申请材料需公示7天,入户调查需2人同行并全程录音录像;
- 财产审查严格化:将房产、车辆、存款等纳入审查范围,持有商品房或私家车者原则上不得享受低保;
- 责任追溯机制:建立群众举报渠道,对违规操作追责到人。
各地需在2025年6月底前完成提标及系统更新,确保救助金足额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