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领取的是养老金还是退休金,这取决于个人的工作性质以及所处的养老保险体系。在中国,这两个术语在历史上指的是不同的概念,但随着政策的变化,现在它们之间的区别已经逐渐模糊,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
养老金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它是指根据国家和社会保险制度规定,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换句话说,养老金是那些缴纳了社保的人才能领取的,是国家规定的根据法律为了解决那些到达一定年龄后没有劳动力而离开工作岗位的人所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退休金在过去特指由机关事业单位为其工作人员提供的退休待遇,这类人员不需要自己缴纳养老保险费,而是由财政支付工资,退休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发放退休金。自2014年起,我国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将体制内的工作人员纳入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这意味着从那时起,“退休金”这个词逐渐开始与“养老金”同义使用,尤其是在并轨之后,两者基本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对于企业职工来说,他们通常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满足一定条件(如累计缴费满15年)后,可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月领取养老金。而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虽然他们在改革前享受的是退休金,但在改革后,他们也加入了养老保险体系,因此现在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退休后都将领取养老金。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养老金和退休金的概念趋于一致,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某些特定群体可能仍然保留着“退休金”的称呼。例如,一些资深的公务员或其他公共部门的职员可能会继续使用“退休金”这个词汇来描述他们的退休收入来源。不过,无论名称如何,实质上都是基于个人的社会保险记录来计算和发放的养老金。
总结来说,当前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下,无论是企业职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退休后领取的都是养老金。而所谓的“退休金”,更多地是在特定语境下作为养老金的别称出现,特别是在提及历史背景或者特定职业群体时。因此,当你听到有人提到退休金时,实际上他们很可能是在谈论养老金。如果你想要确切知道自己退休后能领到多少钱,可以通过各地提供的养老金计算器进行估算,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预测未来的养老金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