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土保护率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指的是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保护的表土数量占可剥离表土总量的百分比。以下将详细介绍表土保护率的定义、重要性、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表土保护率的定义
定义
表土保护率是指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保护的表土数量占可剥离表土总量的百分比。保护的表土数量是指对各地表扰动区域的表层腐殖土(耕作土)进行剥离(或铺垫)、临时防护、后期利用的数量总和。可剥离表土总量是指根据地形条件、施工方法、表土层厚度,综合考虑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剥离表土的总量,包括采取铺垫措施保护的表土量。
关键术语
-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指生产建设单位依法应承担水土流失防治义务的区域,包括项目征地、占地、使用及管辖的土地等。
- 可剥离表土总量:根据地形条件、施工方法、表土层厚度,综合考虑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剥离表土的总量。
###条文说明 - 表土保护率这一指标注重于表土的保护,而表土剥离后进行保护并非唯一的方式。对于不存在大挖大填的材料堆放场、表土堆放场、牵张场以及临时便道等扰动区域,本着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不宜剥离表土,尤其在高海拔地区,表土一旦破坏,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恢复。
表土保护率的重要性
生态意义
- 表土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物,富含有机质、土壤酶和微生物等物质,具有较好的营养和环境条件,能够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
- 表土层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自然形成1cm厚的表土层需要100~400年,特别是在生态脆弱的区域,表土一旦被破坏,生态也就基本没有恢复的可能。
法律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第32条、《土地复垦条例》第16条等法律法规都对生产建设项目表土保护和利用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对生产建设活动所占用土地的地表土应当进行分层剥离、保护和利用。
表土保护率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表土保护率 = (保护的表土数量 / 可剥离表土总量) × 100%。
计算方法
- 保护的表土数量:对各地表扰动区域的表层腐殖土(耕作土)进行剥离(或铺垫)、临时防护、后期利用的数量总和。
- 可剥离表土总量:根据地形条件、施工方法、表土层厚度,综合考虑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剥离表土的总量,包括采取铺垫措施保护的表土量。
实际应用
- 数据化管理:通过GeoStation地质三维系统可以实现生产建设项目表土数量指标及平面布置的数据化管理,提高表土利用率,减少表土资源流失。
- 剥离方式:表土剥离方式包括按需求量剥离和按拥有量剥离。按需求量剥离是根据后期需要恢复耕地或林草地的面积测算需要表土的数量,然后按需求量就近剥离;按拥有量剥离是剥离的表土全部保存起来,用于其他生产建设项目。
表土保护率的实际应用
案例分析
- 西藏高原项目:在西藏高原生产建设项目中,表土保护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性质、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等可剥离性分析,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剥离保护方案。
- 湖南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该项目对耕作层土壤进行剥离、保护、回覆,确保耕作层肥力高,适宜农作物生长。
监测方法
- 地面观测法:通过地面观测法监测表土保护情况,确保表土保护率达到标准。
- 侵蚀沟量测法:通过侵蚀沟量测法监测表土侵蚀情况,评估表土保护效果。
表土保护率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中的一个关键指标,指的是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保护的表土数量占可剥离表土总量的百分比。表土保护率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法律意义,其计算方法多样且实际应用广泛。通过科学合理的表土剥离和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