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流派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多个特色体系,主要流派及特点如下:
一、四大核心流派
-
双桥罗氏正骨
- 特点:以“正骨、正筋、正肌”为核心,手法强调“稳、准、快”,注重触诊法的多样性(如22种触诊手法)。
- 代表人物:罗有明(“双桥老太太”)、罗淑兰、王成玉。
- 地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骨折、脱臼治疗中疗效显著。
-
清宫正骨(宫廷正骨)
- 特点:源自清代宫廷蒙古医技,手法以“轻巧、精准”著称,结合“骨错缝”“筋出槽”理论,善用颈椎旋转、腰椎三板法等特色疗法。
- 代表人物:孙树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 地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为王室服务的历史背景使其技法独特。
-
平乐郭氏正骨
- 特点:创立于清代,注重手法与药物结合,形成完整的诊疗和康复体系。
- 传承:后发展为洛阳正骨流派,成立洛阳正骨医院,成为骨伤科重要学术代表。
- 地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覆盖中原地区。
-
京西正骨
- 特点:融合武当功夫与接骨术,强调通过改善气血、疏通经络调整骨骼位置。
- 创始人:李万禄,针对不同伤情形成成熟手法体系。
二、其他特色流派
-
楚氏正骨
- 特点:以“手法精准、疗效显著”闻名,活跃于河南郑州及周边地区。
- 区域地位:作为中原地区代表流派之一,近年通过学术交流推动技术传播。
-
罗氏正骨理筋
- 特点:隶属河南地方流派,注重筋伤调理与现代康复结合,2025年3月新增传承弟子。
- 传承人:陈红亮(河南省首批优质学术流派代表)。
三、历史与传承
- 技术发展:元代已出现悬吊复位法等突破性技术,清代《医宗金鉴》系统提出“伤科八法”奠定理论基础。
- 非遗保护:四大核心流派及部分地方特色流派(如楚氏、罗氏理筋)均被纳入非遗体系,推动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