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不开通医保定点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监督管理困难:包括基金安全风险和医疗安全隐患。部分乡镇医疗机构通过伪造就诊记录、虚构医药服务项目等方式欺诈骗保。医保基金使用主体广、链条长、风险点多、监管难度高,各定点机构虽成立医保办,但其职能多局限于结算往来,日常监管仅靠医保部门稽核,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约束机制尚不健全。
-
规范化建设滞后:包括一体化尚需推进、跨区执业难题和老村医从业困境。我省计划2026年实现人财物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比例达到80%,调研部分县市区村卫生室医保定点管理推进情况,成功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占比约为70%—75%,目前距任务目标仍有差距。
-
后续保障不足:包括信息建设薄弱、人才青黄不接和配套资源短缺。当前村医老龄化现象问题突出,大龄村医难以上手操作医保信息系统。据部分执业人员反映,村卫生室医保系统平台使用报错频繁,无法登录、信息错录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医保正常结算。
-
基层配合意愿不高:包括申办过程繁琐、村医收入降低和政策适配不佳。定点管理申请流程复杂、条件苛刻,部分村卫生室因缺少必要材料及相应设备,多次申请医保定点管理未果。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
完善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申办:引导村卫生室与对应乡镇卫生院建立临时管理关系,通过乡镇卫生院代为结算,推动一体化发展。简化医保定点申请条件、优化申请流程,鼓励当地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申请指南和咨询服务,统一组织村卫生室集中申请。加大政策倾斜,加快建设区域统一的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采取总对总连接方式将村卫生室批量纳入医保定点管理。
-
规范医疗行为、维护基金安全:加强对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村卫生室服务行为的监管指导,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协议管理,优化医保机构结算流程,构建智能监管体系,定期组织巡查检查,提升基金管理效能。引导乡镇卫生院发挥监督指导职能,在规范诊疗、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引导管理,保障村卫生室规范运行。
-
加强配套支持、鼓励提供服务:优化村卫生室基本药物使用政策,根据实际需求和病症特点逐步扩大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种类,引导村卫生室优化使用集采中选药品。将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与医保便民惠民服务结合,鼓励村医可申请成为家庭医生,统筹开展农村居民参保动员等相关工作。
村卫生室不开通医保定点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村卫生室自身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政策措施、规范医疗行为、加强配套支持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