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收费的政策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
一、法律层面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作为测绘活动的根本法律依据,明确测绘活动的基本原则、资质管理、成果质量保障及市场监管要求,为测绘收费提供宏观指导。
二、中央政策调整
- 《中央定价目录》(财建〔2009〕17号)
2015年明确中央一级测绘收费不再列入政府定价目录,属于市场调节行为。地方收费标准需由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三、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
《测绘收费管理试行办法》
- 收费范围:涵盖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绘等9类测绘工程,以及测绘成果、成图资料等7类服务。
- 收费标准构成:以社会平均生产成本、税金、利润为基础,成果资料收费考虑使用频率、维护成本等因素。
- 最低保护标准:规定收费标准的85%为最低保护线,特殊情况需经省级测绘主管部门批准。
-
《测绘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强调测绘活动应遵循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禁止不正当竞争和非法垄断,保障市场秩序。
四、地方性执行细则
- 地方价格主管部门规定
例如河南省明确地籍测绘、土地权属调查等项目的具体收费标准,如城镇居民住房用地按面积阶梯收费,企业用地设上限。
五、特殊情况说明
- 地籍权属测绘减免:实际收费按标准的55%执行。
- 房改房及房地产开发测绘:按户收费(80-100元/户),体现差异化定价。
总结
测绘收费依据以《测绘法》为核心,结合中央放管服政策及部门规章,地方结合实际细化标准。中央层面强调市场化,地方保留部分定价权,通过最低保护价、分类定价等机制平衡市场与监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