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职工医保异地就医政策在各省市进行了多项调整和改进,以提升参保人员的就医体验和报销效率。以下是一些关键政策的详细解读。
异地就医范围对象
跨省异地就医人员
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异地转诊就医人员、因工作或旅游等原因异地急诊抢救人员以及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省内异地就医人员
省内异地就医人员包括省内跨市就医的参保人员,具体包括异地长期居住人员、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等。
异地就医登记备案
备案渠道
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微信小程序、电话等渠道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备案流程
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点击“医保服务”中的“国家异地就医备案”,进入异地备案小程序页面,填写备案信息、联系人信息并上传相关材料,确认无误后提交备案申请。
备案有效期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长期有效,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有效期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
异地就医待遇标准
直接结算待遇
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的人员,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在异地就医联网医疗机构就医时,可直接结算医疗费用。
报销比例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的报销比例与参保地相同;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的报销比例在参保地相同级别医疗机构基础上下降5—20个百分点。
特殊病种报销
跨省异地就医的门诊慢特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费用逐步实现跨省直接结算,报销比例按参保地规定执行。
异地就医费用结算
直接结算
通过异地就医信息系统直接结算医疗费用,参保人员无需全额垫付后再回参保地报销。
零星报销
因系统故障等原因不能直接结算的,参保人员需先行全额垫付医疗费,再回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或委托机构零星报销。
2024年,职工医保异地就医政策在各省市得到了全面优化,包括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简化备案流程、提高报销比例等。参保人员应充分利用线上备案渠道,确保顺利享受异地就医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