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社保交了8年,剩下7年自己交,涉及以下多方面情况:
-
退休条件
- 累计缴费年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因此,只要后续7年正常缴纳社保,满足累计缴费满15年的要求,即可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
- 法定退休年龄:一般来说,男性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性干部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女性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但以灵活就业身份自行缴纳社保的女性,退休年龄通常为55周岁。
-
缴费方式
- 参保身份:可以选择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继续缴纳职工社保。需要前往当地社区街道的社保服务点或区县一级的社保局进行办理,携带户口本、身份证和复印件以及2张1寸照片等材料,并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合理选择缴费基数。
- 缴费标准: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一般为20%左右,缴费基数通常以上一年度本地社平工资为基础,有的地区还提供80%和100%两档可供选择,缴费金额会影响日后退休金的数额,需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合理选择。
-
养老金待遇
- 计算方法: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60周岁为139)。由于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比例中只有8%进入个人账户,相比单位职工,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积累可能会相对较少,但只要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相同,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是一致的。
- 影响因素: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因此,在自行缴纳社保的7年中,尽量选择较高的缴费基数,以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职工社保交了8年后自己再交7年是符合退休条件的,但需要注意选择正确的缴费方式、了解养老金待遇的计算方法,并根据个人情况合理规划缴费基数,以确保退休后能够享受到较好的养老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