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不能取的政策自2022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以下是关于这一政策的具体信息,包括政策背景、实施时间、具体规定及其影响。
政策背景
国家医保局的政策指导
- 政策发布:2020年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改革个人账户,增强门诊共济保障能力。
- 改革目标:通过减少个人账户划拨,增加门诊统筹保障,扩大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减轻参保人员医药费用负担。
地方政策跟进
- 北京市医保局的通知:2022年8月19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调整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宣布自2022年9月1日起,个人账户资金实行记账管理,参保人员不可自由支取,只能在就医、购药等规定范围内定向使用。
- 其他地区的改革: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等地也在2022年9月1日前后实施了类似政策,个人账户资金不再自由支取,而是用于家庭共济或门诊统筹。
实施时间
2022年9月1日
- 政策生效:自2022年9月1日起,北京市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不再划入医保存折,参保人员不能再自由支取资金。
- 过渡期:在此之前已分配的个人账户资金仍可支取。
具体规定
记账管理
- 专款专用:个人账户资金实行记账管理,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支付参保职工本人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医药费用。
- 家庭共济:自2022年12月1日起,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可用于支付其配偶、父母、子女发生的符合个人账户使用范围规定的相关费用。
医保划入金额调整
- 在职职工:单位缴纳的医保费用全部计入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划入比例相应减少。
- 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继续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具体标准根据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
影响
个人账户资金减少
- 影响使用:个人账户资金减少,意味着参保人员在就医时需要更多地依赖统筹基金,个人自付比例可能增加。
- 灵活性降低:不能再随意支取资金,减少了资金的灵活性,但有助于提高医保基金的整体使用效率。
家庭共济
- 提高保障水平:家庭共济机制允许家庭成员共享医保账户,缓解了家庭医疗负担,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病或需要长期医疗照顾的家庭成员。
- 政策推广:这一政策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进一步提升医保制度的共济能力和保障水平。
自2022年9月1日起,北京市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不再自由支取,实行记账管理,专款专用。这一政策旨在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增强门诊共济保障能力,尽管短期内可能会对参保人员造成一定不便,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整体医疗保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