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的生产工艺多种多样,每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了解这些工艺有助于选择最适合自己生产需求的复合肥生产方法。
高塔造粒
工艺原理
高塔造粒是将原料高温熔浆或熔浆混合物从高空抛撒,在散落过程中边冷却边团聚成粒,再筛分。颗粒因高温过程水分少,不容易结块,颗粒晶莹,卖相好。
高塔造粒工艺生产的复合肥颗粒均匀、色泽光亮,并且在中间露有清晰可见的小孔,是其他挤压、滚筒和搅拌等传统造粒方法造不出来的。这种工艺技术一般只能生产高氮型复合肥,且缩二脲含量较高,接近国家规定的高限值。
高塔造粒工艺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的生产能力和优质的产品外观,但其对原料纯度和氮含量的高要求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缩二脲含量较高的问题需要通过改进工艺来解决。
滚筒造粒
工艺原理
滚筒造粒是将氮肥、磷肥、钾肥加上填充料后搅拌均匀,在滚筒里面滚成颗粒状的肥料。主要工作方式为团粒湿法造粒,通过一定量的水或蒸汽,使基础肥料在筒体内调湿后充分发生化学反应,借助筒体的旋转运动,使物料粒子间产生挤压力团聚成球。
滚筒造粒工艺具有投资少、产量高、建设周期短等优势,适用于各种规格的产品生产。养分混合不够均匀,水溶率和利用率偏低,易流失,颗粒外观一般,颗粒硬度低,容易粉化结块,耐储性差。
滚筒造粒工艺适合小规模生产和多种配方需求,但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待提高。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性能。
喷浆造粒
工艺原理
喷浆造粒是借助于蒸发直接从溶液或浆体中制取细小颗粒的方法,多指尿素喷浆,将尿素熔融后喷淋到复合肥造粒装置中,减少尿素粉碎环节。喷浆造粒肥料溶解快,但大部分都是高氮配方,氮素低的从节约成本方面考虑就没有使用尿素的必要了。
喷浆造粒工艺生产的肥料粒度均匀,不易板结,颜色比较白,技术成熟,产品合格率高。氮含量低,水溶磷低,利用率不如氨化所生产的产品。
喷浆造粒工艺在成本和环境影响方面具有优势,但其养分含量和利用率有待提升。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氨化造粒
工艺原理
氨化造粒是采用氨化、二次脱氯造粒生产工艺,将氯化钾与硫酸加入反应槽加热,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硫酸氢钾与稀磷酸混合后形成混酸,再与合成氨按比例在管式反应器反应,生成复肥料浆直接喷入转鼓造粒机中生成硫基复合肥。
氨化造粒具有造粒均匀、色泽光亮、养分足、易溶解、易于被作物吸收、质量稳定等优势,适合各类土壤和小麦、花生、玉米、瓜果、花卉、豆类、果实等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氨化造粒工艺在养分含量和物理性状方面表现优异,适用于多种作物和土壤条件。其高效的生产能力和稳定的产品质量使其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圆盘造粒
工艺原理
圆盘造粒是将所有原料混合后进入圆盘造粒,圆盘通过转动使物料团聚成球。圆盘造粒的特点是产品颗粒均匀、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直观,因而在中、小型复合肥厂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圆盘造粒工艺适合小规模生产,设备简单,操作直观,但其效率低下,配方有限制,只限于粘度不大的料浆或熔料进行造粒。
圆盘造粒工艺在小规模生产中具有优势,但其生产效率和配方灵活性有待提高。通过技术改进和设备升级,可以提升其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掺混法
工艺原理
掺混法是根据养分的配比要求,以多种不发生显著化学反应、颗粒度和圆度基础一致的氮、磷、钾各固体基础肥料为原料,经过一定掺混方法配制成养分分布均匀的掺混肥料。
掺混法具有加工过程简单、费用低等优点,但在生产、储运、使用时十分强调多种基础原料颗粒的尺寸、重度和圆度基础一致,使其不致发生混合物结块粉碎和低吸湿点现象。
掺混法工艺在成本和配方灵活性方面具有优势,但其对原料一致性和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较高。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可以确保产品质量。
复合肥的生产工艺多种多样,每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高塔造粒、滚筒造粒、喷浆造粒、氨化造粒、圆盘造粒和掺混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生产工艺需要综合考虑原料特性、生产规模、产品要求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可以进一步提升复合肥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