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尘防治专项施工方案是确保施工现场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护周边居民健康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扬尘防治专项施工方案,涵盖了工程概况、污染源分析、治理目标与原则、具体治理措施以及应急措施等方面。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工程基本信息
- 工程名称:
- 工程地点:
- 建筑面积:
- 建筑类型:
- 结构形式:
编制依据
- 国家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国家标准,如《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 地方标准,如《xx市xx规范》
- 公司及合同的文件,如招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
扬尘污染源分析
施工场地内扬尘源
- 土方作业扬尘:基础施工阶段的土方开挖、回填及运输作业频繁,土壤颗粒受机械挖掘、车辆行驶等因素影响,极易扬起形成扬尘。
- 物料堆放扬尘:施工现场堆放的砂石、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在风力吹拂下,细小颗粒易飘散至空气中。
- 建筑垃圾扬尘: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块、砖块、木材等建筑垃圾,在清理、搬运及运输环节,若操作不当,会引发扬尘。
- 机械设备扬尘: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设备运行时,发动机尾气排放含有的颗粒物,以及设备作业对地面的扰动,均会产生扬尘。
施工场地外扬尘源
- 道路运输扬尘:项目施工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运输车辆在城市道路行驶过程中,轮胎易携带泥土,物料也可能出现泄漏,从而导致道路扬尘。
- 周边环境影响扬尘:项目周边若存在其他施工场地、道路施工等,其产生的扬尘会随气流扩散至本项目场地。
扬尘治理目标与原则
治理目标
- 空气质量目标:确保施工现场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主要扬尘污染物浓度较周边环境本底值增幅严格控制在一定百分比以内。
- 环保合规目标: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决杜绝因扬尘污染引发的环境投诉与处罚事件。
- 文明施工目标:通过高效、全面的扬尘治理措施,打造文明施工示范工地,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边居民、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的影响。
治理原则
- 预防为主原则:从施工策划初期便充分考量扬尘污染因素,优化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提前预防扬尘产生。
- 综合治理原则: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等多种手段,对扬尘污染源实施全方位治理。
- 科学管理原则:运用先进的监测手段与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扬尘污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与精准评估。
- 持续改进原则:施工过程中,持续总结扬尘治理经验教训,对治理措施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
扬尘治理措施
施工场地封闭措施
- 围挡设置:施工现场四周设置连续、封闭的围挡,主要路段围挡高度不低于2.5米,一般路段不低于1.8米。
- 出入口设置:施工现场设置专门车辆出入口,配备洗车槽、沉淀池和高压冲洗设备,确保运输车辆出场前轮胎、车身洁净,不带泥上路。
土方作业扬尘控制措施
- 湿法作业:土方开挖、回填等作业时,配备洒水车不间断洒水降尘,保持作业区域土壤湿润,降低扬尘产生。
- 分段作业:合理划分土方作业区域,采用分段、分层开挖和回填方式,缩短土方大面积暴露时间。
- 机械选型与操作:选用密封性能良好、配备尾气净化装置的土方施工机械设备,减少尾气排放与作业扬尘。
物料堆放扬尘控制措施
- 分类存放与覆盖:施工现场建筑材料分类存放于专门的材料堆放区,对易扬尘的砂石、水泥、石灰等材料,采用封闭式库房或料仓储存。
- 装卸作业控制:材料装卸过程中,轻拿轻放,避免野蛮装卸产生扬尘。水泥等粉状材料采用密封罐车运输和卸料,确保罐体与储存容器连接紧密,防止粉尘泄漏。
建筑垃圾扬尘控制措施
- 及时清理与分类: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理,做到日产日清。建筑垃圾分类收集,设置专门堆放点,将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分开存放。
- 运输与处置:建筑垃圾运输采用密闭式车辆,确保车辆密封良好,防止运输过程中泄漏扬尘。
- 拆除作业防尘:建筑物拆除作业前,制定专项拆除方案,明确扬尘控制措施。拆除作业采用湿法作业,配备充足洒水车或喷雾设备,对拆除区域持续洒水降尘。
应急措施
应急组织机构
- 成立扬尘防治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 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应急措施的有效执行。
事件处理程序
-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措施、资源配置、人员分工等。
-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人员事故应急措施
- 制定人员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现场处置、医疗救援等。
-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应急培训,提高其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物资
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防尘口罩、洒水车、喷雾器等。
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和完好,满足应急需求。
通讯联系
建立有效的通讯联系机制,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传递信息和协调处理。
扬尘防治专项施工方案通过详细的工程概况、污染源分析、治理目标与原则、具体治理措施以及应急措施,全面系统地规划了施工现场的扬尘防治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护周边居民健康和环境质量。
扬尘防治专项施工方案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扬尘防治专项施工方案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施工围挡标准化:
-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连续封闭式硬质围挡,围挡高度应符合当地规定(如城市主要路段不低于2.5米,一般路段不低于1.8米)。
- 围挡顶部应设置喷雾系统,确保围挡的防尘效果。
-
场地道路硬化:
- 施工现场的主要出入口、主要道路、材料堆放区等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保持路面清洁,防止积土浮尘。
- 施工便道也应硬化,并安排专人定期洒水清洁。
-
洒水降尘:
- 土方作业、建筑物拆除等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湿法作业要求,采取雾炮、喷淋等措施降尘。
- 施工现场应配备洒水车,定期对场地进行洒水,尤其是在干燥天气和高温季节,洒水频次应不少于3次/日。
-
车辆冲洗:
- 施工现场出入口应设置车辆冲洗平台,配备自动洗车设备,确保出场车辆净车。
- 运输车辆必须密闭运输,防止物料在运输过程中扬尘。
-
物料堆放管理:
- 裸土、产尘物料、不能及时清运的建筑垃圾等应采取绿化、封闭、覆盖等防尘措施。
- 易扬撒的物料应设置不低于堆放高度的密闭围栏并覆盖。
-
视频监控与在线监测:
- 施工现场应安装扬尘在线监测与视频监控设备,并与主管部门监管平台联网,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监测点数量应按施工场地占地面积确定。
-
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
- 严格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出场登记管理制度,严禁无环保标识、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械入场。
-
应急响应:
- 在四级以上大风天气或空气质量预警时,应停止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并采取覆盖等措施降尘。
如何有效监测和控制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
有效监测和控制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是确保环境质量和工人健康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监测方法
-
自动监测设备:
- 使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扬尘监测仪,实时监测PM10、PM2.5等颗粒物浓度。
- 安装气象监测设备(如风速仪、风向标)和视频监控设备,辅助分析扬尘数据。
-
无人机监测:
- 通过无人机携带扬尘监测设备,进行空中监测,提供广阔的视野和灵活的监测范围。
-
在线监测系统:
- 部署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实时传输数据至云平台,建立预警机制,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自动报警。
控制措施
-
洒水降尘:
-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特别是在土方作业和车辆进出时,保持地面湿润。
-
覆盖防尘:
- 对裸露的土方、建筑材料等使用防尘网或防尘布进行覆盖,减少风吹扬尘。
-
硬化路面:
- 对工地内的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
密闭运输:
- 对运输车辆进行密闭处理,防止物料在运输过程中洒落产生扬尘。
-
湿法作业:
-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湿式作业方式,如湿式搅拌、湿式切割等,减少扬尘产生。
-
除尘设备:
- 配备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专业除尘设备,对扬尘进行治理。
-
封闭施工区域:
- 在施工现场周围搭建防风围挡,减少风速,阻挡扬尘扩散。
-
喷洒抑尘剂:
- 在施工现场喷洒抑尘剂,降低粉尘颗粒的粘结力和电荷,减少扬尘产生。
管理措施
-
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
- 明确监测目标和控制措施,建立扬尘控制专项台账。
-
加强教育培训:
- 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意识和扬尘控制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
日常巡查与监督:
-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确保各项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 将监测数据和扬尘控制情况向周边居民和相关部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扬尘防治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的实施与监督要点
扬尘防治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的实施与监督要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要点
-
施工前期准备
- 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单位在申报项目立项时,应充分考虑扬尘治理措施,确保项目立项时已完成扬尘治理方案的编制。
- 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过程,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等因素,编制扬尘治理专项设计方案。
-
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治理措施
- 洒水降尘: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车,定时对施工道路、裸露土地进行洒水降尘。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扬尘污染程度,合理调整洒水频次。
- 覆盖防尘:对施工现场裸露土地进行覆盖,减少扬尘产生。覆盖材料可选用防尘网、土工布等,覆盖厚度应满足防尘要求。
- 绿化带建设:在市政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降低扬尘污染。
- 拆迁工地管理:拆迁工地应采取湿法作业,配备洒水设备,对拆除建筑物进行洒水降尘。同时,设置围挡,防止扬尘污染扩散。
- 施工车辆管理:加强对施工车辆的冲洗、清洁,确保车辆在出场前车体干净,减少道路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
-
施工后期恢复
- 道路恢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完成后,应尽快恢复道路两侧绿化,提高道路整体环境质量。
- 场地清理: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彻底清理现场,确保施工场地达到环保要求。
监督要点
-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 项目单位责任:项目单位应设立扬尘治理管理机构,明确责任人和管理人员,确保扬尘治理工作落实到位。
- 政府部门监管:各级环保、建设、交通等部门应加强对市政道路工程扬尘治理的监管,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
强化监管手段
- 巡查与处罚: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对未按照专项方案实施扬尘治理的施工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利用无人机、摄像头等监测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扬尘治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 定期检查:各级政府部门应定期组织扬尘治理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市政道路工程扬尘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
监督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 施工场地:施工单位应当在建筑工地设置围挡,并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要进行硬化处理。裸露的场地和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防尘措施。施工现场出口处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对驶出的车辆进行清洗。
- 施工废弃物:建筑土方、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运;在场地内堆存的,应当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建筑物内垃圾应采用容器或搭设专用封闭式垃圾道的方式清运,严禁凌空抛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