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长汀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以下是对长汀县的详细介绍。
历史文化
历史背景
- 历史悠久:长汀县历史悠久,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设置汀州,是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从唐至清的一千多年间,长汀一直是历朝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客家文化:长汀是享誉中外的“世界客家首府”,客家先民衣冠南渡,在客家母亲河的滋润下,与原住民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凝结成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
文化特色
- 客家文化:长汀是客家人的发祥地和集散地,汀州城被海内外客家人称为“八闽客家首府”“世界客家首府”,汀江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
- 红色文化:长汀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红军故乡和红军长征主要出发地之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
经济发展
经济概况
- 经济增长:长汀县近年来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024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0.8亿元,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0.08亿元,增长8.3%。
- 主导产业:长汀县大力发展稀土、纺织服装、文旅康养“三大主导产业”,特色现代农业、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建筑业“四大重点产业”。
产业发展
- 工业发展:长汀县深化拓展“工业发展年”活动,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90亿元,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3%。
- 旅游业:长汀县文旅融合“火出圈”,全年接待游客104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8亿元,增长20.1%。
旅游资源
主要景点
- 古城墙:长汀古城墙是长汀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唐代,全长一千五百多米,至今保存完好。
- 客家山寨丁屋岭: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保留了客家山民居住的原始村落风貌,被誉为客家山民原始生活的活化石。
- 红色景点:长汀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辛耕别墅、中央苏区红军医院——福音医院等。
旅游发展
- 旅游线路:长汀县推出了“寻味汀州古城 奔赴客家盛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涵盖明清古街、水土保持科教园、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等景点。
- 旅游服务:长汀县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开通多条公交线路,设置多个旅游服务点,方便游客出行。
交通基础设施
交通网络
- 公路交通:长汀县境内有国道319线、龙长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便捷连接周边省市。
- 公共交通:长汀县实现了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全县农村客运车辆共73辆,日发173班次,通达全县17个乡镇。
交通建设
- 农村公路:长汀县大力实施农村公路修复提升工程,2023年农村公路建设258公里,完成危桥改造20座,极大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
- 综合交通枢纽:长汀县正在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县域交通服务水平。
教育与医疗
教育资源
- 教育资源:长汀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育补短板项目,新增学位2320个,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举办一中120周年校庆。
- 医疗资源:长汀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列为福建省唯一的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推动了县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疗服务
长汀县建设了心电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等“六大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龙岩长汀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经济发展稳步增长,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教育和医疗资源不断提升。长汀县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展现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龙岩长汀的历史沿革
长汀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下是长汀县的主要历史沿革:
西晋时期(282年)
- 新罗县境:282年(西晋太康三年),长汀地区属于新罗县境。
唐代(736年)
- 长汀县设立: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福建经略使在九龙水源的长汀村设立长汀县,属汀州。
五代十国时期
- 闽国统治:909年(后梁开平三年)至945年(天德三年),长汀县先后属于闽国和殷国。
宋代(975年)
- 归入宋版图:975年(宋开宝八年),南唐灭亡,长汀县归入宋朝版图。
元代(1278年)
- 汀州路: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改汀州为汀州路,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
明代(1398年)
- 汀州府:1398年(明洪武元年),改汀州路为汀州府,长汀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清代
- 沿用明代制度:清代沿用明代的行政区划,长汀县始终为汀州府属县。
民国时期
- 废府建置:1913年(民国二年),废除府建置,长汀县属汀漳道,隶福建省。
- 红军时期:1929年,红军进入长汀,建立长汀县革命委员会,1931年成立汀州市苏维埃政府。
- 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长汀县,18日成立长汀县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行政区划调整:1951年至1997年,长汀县隶龙岩地区专员公署。1997年5月后,隶属地级龙岩市。
龙岩长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龙岩长汀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武夷山南麓,是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
地理位置
- 经纬度:长汀县位于北纬25°18′40″~26°02′05″之间,东经116°00′45″~116°39′20″。
- 邻接地区: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
地形地势
- 地势特点:长汀属武夷山南段,区内支脉纵横交错,形成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的地势。西部以低山为主,东部、北部以中山为主,山峰连绵,构成东、北部屏障。
- 主要山峰:全县最高点是白砂岭,海拔1459米,最低点是汀江河口,海拔238米,两者高差达1221米。
- 地貌类型:根据地貌划分原则,全县地貌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阶地五个类型。以低山为主,低山、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71.11%。
气候环境
- 气候类型:长汀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18.3℃,年降水量1685.6毫米,无霜期年均260天,四季分明。
- 气候特点:夏季盛吹偏南风,冬季盛吹偏北风。随着冬夏季风环流的转换,形成夏长冬短、春秋对峙,垂直气候明显,干湿两季分明。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长汀主要矿产资源有稀土、钨、铁、锡、金、银等,其中稀土储备量居全省之首。
- 非金属矿:有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温泉等,其中高岭土、花岗岩、辉绿石等资源较为丰富。
龙岩长汀的文化特色和经济产业
龙岩长汀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同时也在经济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以下是关于龙岩长汀的文化特色和经济产业的详细介绍:
文化特色
-
客家文化:长汀被誉为“世界客家首府”,是客家人的发祥地和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在这里深入人心,体现在建筑、饮食、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典型的客家民居如“九厅十八井”式的围屋,以及独特的客家山歌和传统手工艺(如木雕、竹编、剪纸)。
-
红色文化:长汀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红色小上海”。这里留下了许多革命先辈的足迹和光辉事迹,如红四军首次入闽的旧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福建分行等。
-
历史遗迹:长汀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如汀州古城墙、云骧阁、唐宋古街区等。这些古建筑和历史景点展示了长汀从远古时期到近代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经济产业
-
稀土新材料产业:长汀县的稀土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从稀土矿开采到稀土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稀土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10.5亿元,同比增长32%。
-
纺织服装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是长汀县的另一个重要支柱产业,2023年完成产值105.5亿元。长汀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
医疗器械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在长汀县也有一定的发展,2023年完成产值及贸易额26.2亿元。长汀县通过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