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泌水和离析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会显著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泌水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后,水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上浮至表面的现象;而离析则是指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与水泥浆体分离,造成材料分布不均匀。以下是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1. 密切监控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的质量波动是导致商品混凝土拌合物质量问题的直接因素。一旦发现离析泌水现象,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对原材料进行质量复查。复查内容应包括水泥的稠度、用水量,外加剂的适用性,以及矿物掺合料的流动度等关键指标。
2. 检查混凝土计量设备
确保混凝土搅拌设备状态良好,所有物料的计量准确无误。例如,某搅拌站由于外加剂阀门磨损严重,导致拌合水计量器渗入外加剂,进而引发外加剂用量超标的问题。更换阀门后,混凝土泌水现象得到及时控制。
3. 科学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通过科学地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来控制泌水和离析。通常可以通过降低用水量和外加剂掺入量来减少减水率,从而降低混凝土中的自由水相对量。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胶凝材料总量,如水泥或粉煤灰的用量,以提高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
4. 优化混凝土骨料级配
适宜的骨料级配对于减少泌水至关重要。砂率过小会导致砂浆量不足,无法为粗骨料提供足够的润滑和填充,进而影响混合物的流动性,降低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导致泌水。适当增加砂率或降低砂的模数,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5. 引入混凝土掺合料
使用掺合料如粉煤灰和硅灰可以增加液相的粘度,从而增强阻止水泥颗粒沉降的能力,减少泌水。这些材料颗粒较小,能与水均匀混合,不会与水产生分离。
6. 调整外加剂成分
有时需要调整外加剂的配方,比如减少减水组分,增加保水、增稠组分,或者加入适量的硫酸盐,以此来改善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
7. 改善施工操作
避免施工工人私自向混凝土中加水,因为这会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降低其保水性,造成泌水和离析。当遇到混凝土拌合物不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该通过添加外加剂进行调整。
8. 使用新型添加剂
考虑使用新型添加剂,如聚醚流变剂等,这些材料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从而减少泌水和离析的发生。
9.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还包括提高砂率、适当增加粉煤灰掺量、优化石子级配、减少用水量等。对于已经出现泌水的混凝土,在浇筑后发生泌水分层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静停,待沉降完成后进行二次抹面,覆盖薄膜,必要时撒细石再进行抹压,防止顺筋沉降裂缝。
解决混凝土泌水和离析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管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以及使用适当的添加剂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泌水和离析,保证混凝土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