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有4679家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这些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卫生院、一体化村卫生室等。以下是这些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具体名单、服务项目和能力、分布和覆盖范围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定义和分类
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义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卫生院、一体化村卫生室等,这些机构直接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的分类
基层医疗机构分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卫生院、一体化村卫生室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卫生院通常设有较为全面的医疗科室和设备,而一体化村卫生室则主要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
青岛市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具体名单
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总数
青岛市共有4679家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其中包括3080家村卫生室。
新增的基层定点医疗机构
2024年,青岛市新增了一批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包括即墨孟宪俊中医综合诊所、太保养老服务(青岛)有限公司市南诊所等11家医疗机构,以及青岛市黄岛区宝山镇金沟村卫生室等12家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
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和能力
服务项目
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计划免疫、门诊统筹、社区大病、社区转诊等。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还提供中医药服务、康复治疗、体检服务等多种服务。
服务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通常配备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如CT、DR、彩超等,能够开展多种检查和治疗项目。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还设有国医馆,提供中医诊疗、针灸、推拿等服务。
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分布和覆盖范围
地理分布
青岛市基层医疗机构分布在各个区市,包括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等。
服务半径
基层医疗机构通常覆盖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的居民,确保居民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青岛市共有4679家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卫生院、一体化村卫生室等。这些机构分布在各个区市,覆盖广泛,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计划免疫等多种服务。新增的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和覆盖面,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全面的医疗保障。
青岛市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纳入条件是什么
青岛市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纳入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基本条件:
-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中医诊所备案证的医疗机构,以及经军队主管部门批准有为民服务资质的军队医疗机构可申请医保定点。
- 正式运营至少3个月。
- 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且第一注册地在该医疗机构的医师。
- 主要负责人负责医保工作,配备专(兼)职医保管理人员;10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应设内部医保管理部门,安排专职工作人员。
- 具有符合医保协议管理要求的医保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统计信息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等。
- 具有符合医保协议管理要求的医院信息系统技术和接口标准,实现与医保信息系统有效对接,按要求向医保信息系统传送全部就诊人员相关信息,为参保人员提供直接联网结算。
-
特定条件:
- 按照卫生规划设立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高校、养老机构等设立的限内部服务的医疗机构、一体化村卫生室,经评估合格的,可在步行15分钟服务圈范围内优先纳入定点。
-
其他条件:
- 配备必要的基础诊疗设备和药品,满足日常诊疗需要。
- 营业期间群众反映良好,无不良投诉,遵纪守法,无医疗责任事故。
- 财务、药品、护理、检验等管理制度健全,工作规范。
- 按规定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如何查询青岛市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名单
要查询青岛市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名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
健康青岛微信服务号:
- 关注“健康青岛”微信公众号。
- 点击底部菜单栏中的“专项服务”。
- 选择“就医电子地图”。
- 在地图中查找并获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包括名称、地址、咨询电话等。
-
青岛卫生健康微信服务号:
- 关注“青岛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
- 点击底部菜单栏中的“我要查询”。
- 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地图”。
- 进行查询并获取相关信息。
-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 访问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 点击左侧的“互动交流”。
- 选择“应用专区”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电子地图”。
- 查看并下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名单和相关信息。
青岛市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报销政策有哪些
青岛市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报销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报销比例:
- 在职职工在基层(含一级)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医的报销比例为80%。
- 退休人员在基层(含一级)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医的报销比例为85%。
- 在职职工在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分别为70%和60%,退休人员则分别为75%和65%。
-
起付标准:
- 参保职工在基层(含一级)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医不设起付线,即无需支付门槛即可报销。
- 在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就医的起付标准分别为500元和800元。
-
年度报销限额:
- 在职职工的年度报销限额为6000元。
- 退休人员的年度报销限额为7000元。
-
门诊统筹待遇:
- 参保职工无需签约即可享受门诊统筹待遇,可在所有开展门诊统筹业务的定点医疗机构自由选择就医。
- 参保居民需进行定点签约,选择一家基层定点机构(含一级医院)进行签约,签约后可享受门诊统筹待遇。
-
报销范围:
- 报销范围包括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的药品以及以前只有住院才能报销的CT检查、肠胃镜检查等,经医生诊断因病情需要的项目均可纳入门诊报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