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的罕见病报销政策对于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至关重要。2024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罕见病药品纳入医保、报销比例、报销流程和保障政策方面进行了多项改进,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罕见病药品纳入医保目录
国家层面
2024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将超过80种罕见病药品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覆盖了121个罕见病病种,进一步提升了罕见病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这一举措不仅扩大了医保药品目录,还填补了多个病种的用药保障空白,显著减轻了罕见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地方层面
例如,安徽省自2024年10月1日起,将戈谢病、结节性硬化症等9种罕见病新增纳入基本医保门诊慢特病病种保障范围,有效减轻了参保患者的门诊医疗费用负担。
地方政府的积极探索和政策落地,进一步细化了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措施,提升了实际保障效果。
罕见病报销比例
国家层面
国家医保目录新增13种罕见病用药,覆盖12个罕见病病种,通过谈判降价和费用报销,平均为每人次罕见病患者减负5500元。这一政策不仅降低了药品价格,还通过谈判降价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了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地方层面
例如,深圳市通过“深圳惠民保”对医保目录内、外罕见病药品进行保障,年保障额度最高可达120万元,有效减轻了罕见病患者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地方政府的补充保险措施,如“深圳惠民保”,为罕见病患者提供了多层次的保障,进一步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罕见病报销流程
国家层面
国家医保局不断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的时间大大缩短,提升了罕见病药品的报销效率。动态调整机制的完善,使得罕见病药品能够更快地纳入医保目录,减少了患者等待时间,提高了用药保障的及时性。
地方层面
例如,安徽省医保局通过优化门诊慢特病申请流程,推行“线上办理”、“即申即享”等措施,简化了罕见病患者的报销流程。简化报销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有助于罕见病患者更快地获得医保报销,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罕见病保障政策的地方探索
国家层面
国家卫生健康委扩大了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从300余家医疗机构扩展至419家,提升了罕见病的诊疗能力和保障力度。扩大诊疗协作网的规模,有助于更多临床专家参与到罕见病的诊疗工作中,提高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医疗需求。
地方层面
例如,北京市通过设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确立了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白名单”制度,为国内罕见病患者尽快用上更多临床急需药品提供了合规路径。地方政府的创新探索,为罕见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用药保障,提升了整体医疗保障水平。
2024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罕见病药品纳入医保、报销比例、报销流程和保障政策方面进行了多项改进。这些政策不仅扩大了医保药品目录,还通过动态调整机制、简化报销流程和创新保障措施,显著减轻了罕见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了他们的用药可及性和医疗服务质量。未来,随着更多政策的落地和实施,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
罕见病报销政策在不同省份有哪些差异?
罕见病报销政策在不同省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报销比例和封顶线:
- 浙江省:通过建立罕见病专项基金,实施年度费用封顶10万元制度,医保报销80%。
- 江苏省:自2021年起,将戈谢病、庞贝病、法布雷病等超级罕见病纳入医疗报销范围,符合条件的患者最高可享受90%的报销比例。
- 广东省:推出了罕见病专项救助项目,报销比例可达70%-90%。
- 山东省:建立了罕见病医疗援助工程地方专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多层次保障政策。
-
筹资机制和资金来源:
- 浙江省:按每人每年2元标准从统筹基金和大病保险基金中划拨资金,引入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等多元化支付渠道。
- 江苏省:通过《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实现罕见病用药保障资金的省级统筹与单独设立,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
政策和专项基金:
- 浙江省:早在2019年就将罕见病保障政策升级至2.0版,建立了浙江罕见病专项基金。
- 江苏省:2023年初通过《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实现罕见病用药保障资金的省级统筹与单独设立。
-
门诊和住院报销:
- 安庆市:实施了罕见病单行支付政策,对于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收录的部分罕见病病种,特殊治疗药品尚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范围的,大病保险基金实行单行支付,统一起付线为2万元,起付线以上部分分费用段按比例报销。
-
异地就医和转诊:
- 安庆市:已办理异地长期居住备案的跨省人员罕见病待遇按照省内政策执行;异地转诊就医人员以及异地急诊抢救人员大病保险各段报销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未转诊的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大病保险各段报销比例下降20个百分点。
罕见病药物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已上市或正在研发的罕见病药物:
-
司美替尼(Selumetinib):用于治疗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
-
Vatiquinone:用于治疗Friedreich共济失调,已获得FDA优先审查。
-
SIR2501片: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已在中国获批临床。
-
Zorevunersen:用于治疗Dravet综合征,已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
UX111(ABO-102):用于治疗IIIA型黏多糖贮积症,已提交FDA上市申请。
-
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用于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已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
甲钴胺(Methylcobalamin):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已获得FDA孤儿药资格。
-
Vimseltinib(Romvimza):用于治疗腱鞘巨细胞瘤,已在美国获批上市。
-
萨特利珠单抗(Satralizumab):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
-
艾加莫德α(Efgartigimod):用于治疗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
-
伊米苷酶(Imiglucerase):用于治疗戈谢病。
-
盐酸伊普可泮胶囊:用于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
替度格鲁肽:用于治疗短肠综合征(SBS)。
-
加奈索龙口服混悬剂:用于治疗CDKL5缺乏症患者的癫痫发作。
罕见病药物价格高昂,有哪些补贴措施?
针对罕见病药物价格高昂的问题,我国已实施多项补贴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医保报销:
- 国家医保目录:截至目前,超过90种罕见病药物已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患者可以通过医保报销部分费用,显著减轻经济负担。例如,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经过医保谈判后,价格从70万元/针降至3.3万元/针。
- 罕见病单行支付政策:部分地区(如安庆市)实施了罕见病单行支付政策,对于尚未纳入基本医保目录的罕见病药物,患者可以在定点医疗机构享受大病保险基金的单行支付,具体报销比例根据患者类别和就医区域有所不同。
-
药品价格谈判:
- 国家医保部门通过与制药企业进行价格谈判,促使罕见病药物价格大幅降低。例如,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艾加莫德,纳入医保后价格从每瓶1万元降至5600余元,医保再报销70%—86%,患者每个疗程的治疗费用降低至1万多元。
-
税收优惠:
- 对于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和进口,国家提供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增值税减免、研发费用抵免所得税等,以降低药物的生产和研发成本。
-
商业保险和慈善捐赠:
- 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将罕见病药物纳入保障范围,并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为患者提供额外的经济支持。例如,惠民保等商业保险产品正在逐步覆盖罕见病药物,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支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