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洛替尼(达希纳)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药物,特别是对于那些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以下是关于尼洛替尼的详细信息,包括其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等。
尼洛替尼(达希纳)简介
基本信息
- 药品名称:尼洛替尼(Nilotinib),商品名达希纳(Tasigna)
- 生产厂家:诺华制药(Novartis Pharma Stein AG)
- 规格剂量:200mg120粒/瓶,150mg120粒/瓶
历史背景
- 研发历程:尼洛替尼是由诺华公司研发,作为伊马替尼的升级版,旨在解决伊马替尼耐药性问题。2007年在美国获批上市,2009年在中国获批上市。
- 专利信息:尼洛替尼的基础化合物专利已于2023年到期,中国的专利保护期至2030年。
尼洛替尼的作用机制
作用原理
- BCR-ABL激酶抑制剂:尼洛替尼通过结合并稳定ABL蛋白激酶的非活性构象,抑制BCR-ABL激酶介导的细胞增殖。它在33个检测的突变中,能克服32个BCR-ABL激酶突变造成的伊马替尼耐药。
- 选择性抑制:尼洛替尼选择性抑制所有CML患者的BCR-ABL细胞系及费城染色体阳性原代白血病细胞增生,并诱导细胞凋亡。
药动学
- 吸收和分布:尼洛替尼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在3小时内达到峰值,消除半衰期为15小时。
- 代谢和排泄:主要代谢途径为氧化和羟基化,代谢产物无生物活性,超过90%的药物通过粪便排泄。
尼洛替尼的适应症
主要适应症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用于治疗新诊断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慢性期成人患者,以及对既往治疗(包括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Ph+CML慢性期或加速期成人患者。
- 儿童患者:2019年,尼洛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2岁以上儿童慢性髓性白血病。
特殊人群
- 肾功能不全和肝功能不全:尚无在肾功能不全和肝功能不全患者中进行的临床研究,因此不推荐用于这些患者。
尼洛替尼的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 血液系统:骨髓抑制,包括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
-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
- 皮肤和软组织:皮疹、瘙痒症。
- 心血管系统:QT间期延长,可能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严重不良反应
- 心脏毒性:QT间期延长可能导致昏厥、惊厥和/或死亡。
- 肝功能异常:血清脂肪酶升高,建议慎用于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
尼洛替尼的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
- 初始剂量:每日两次,每次400mg,间隔约12小时,饭前至少1小时之前或饭后至少2小时之后服用。
- 剂量调整:如果出现血液学毒性或非血液学毒性,应调整剂量或中止治疗。
特殊人群的剂量调整
- 儿童和青少年:尚无在儿童或青少年中进行的临床研究,不推荐用于治疗小于18岁的患者。
- 老年患者:对超过65岁的患者,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剂量调整。
尼洛替尼(达希纳)是一种有效的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作用机制通过抑制BCR-ABL激酶,选择性抑制CML患者的癌细胞增殖。尽管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但总体上可以被很好地耐受。尼洛替尼的适应症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儿童患者,剂量调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