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监测对象主要指的是那些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的农村居民,这些群体需要被特别关注和提供帮助以防止他们重新陷入贫困。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和解读,监测对象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
脱贫不稳定户:这是指那些已经实现了脱贫,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导致其人均纯收入仍然处于当地设定的防止返贫监测范围内,并且存在再次陷入贫困的风险的家庭和个人。
-
边缘易致贫户:这类群体是指除已脱贫户外,在其余一般农牧户中,人均纯收入在当地防止返贫监测范围内,并且由于各种潜在因素(比如家庭劳动力减少、教育负担重、生产资料不足等)可能导致未来生活条件恶化,面临致贫风险的家庭和个人。
-
突发严重困难户:这包括了虽然人均纯收入超出当地防止返贫监测范围,但由于突发事件(如重大疾病、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故)导致刚性支出显著增加或者收入大幅减少,从而使得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并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家庭和个人。这类群体既可能是已脱贫户也可能是普通农牧户。
值得注意的是,监测对象不仅限于拥有农村户籍的人群。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含同步搬迁)等已转为城镇户籍的人口,以及城市规划区居住的“农转非”人口中,如果他们没有享受到城镇相关保障政策,并且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则同样可以被识别为监测对象。
为了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各地还会制定具体的识别标准和程序,例如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等多种方式来发现可能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点,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核实、评议、公示、审核等一系列步骤后确定最终的监测对象名单。
同时,针对监测对象的管理也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在认定过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设规模限制,做到应纳尽纳;并且一旦确认为监测对象,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如提供产业支持、就业援助、医疗救助等,旨在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乡村振兴监测对象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弱势群体,通过对这些群体的关注和支持,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