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算审核审减率的规定主要涉及法律法规、行业惯例和合同约定等方面。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详细说明:
1. 审减率的定义及作用
审减率是指在工程结算过程中,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工程量或造价进行调整的比例。其目的是确保结算金额与实际工程量相符,同时考虑施工过程中的误差、变更等因素。审减率的设定为施工方提供了一定的调整空间,同时保证结算的准确性。
2. 审减率的一般范围
根据行业惯例,工程结算审减率通常设定在 10%左右。具体数值会因以下因素而有所不同:
- 工程类型:大型工程可能需要更高的审减率,而小型工程则可能较低。
- 工程规模:规模较大的项目通常有更高的审减率。
- 合同约定:合同中对审减率的约定是确定具体比例的重要依据。
3. 法律法规的依据
审减率的设定和执行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主要包括: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 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
- 第二十九条: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明确了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程价款的支付和结算方式。
- 《建筑法》:
- 对建筑工程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及质量安全管理等进行了规范,间接影响工程结算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
- 详细规定了工程结算的程序、方式、审核等具体事项,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
4. 合同约定与审计费用承担
审减率的具体执行还受到合同约定的约束。例如:
- 如果审减额超过申报额的 10%,则施工单位需承担审计费用;如果低于 10%,则由建设单位承担。
5. 总结
工程结算审核审减率的设定是为了平衡实际施工情况与合同约定,确保结算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其具体范围和执行需结合法律法规、行业惯例及合同约定来确定。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相关法律法规或咨询专业机构。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