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规,低于标底价格的投标是否能中标,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一、基本法律规定
-
禁止低于成本价竞标
《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否则视为无效投标。若投标价低于工程成本价,评标委员会将要求投标人说明情况并提供证明材料,无法合理说明的将作废标处理。
-
标底与最低投标限价的区别
标底是招标人预设的理想价格,仅作为评标参考,不得作为中标条件。最低投标限价才是招标文件中明确的价格下限,低于该限价的投标直接废标。
二、低于标底价的中标可能性
-
评标原则的制约
即使投标价低于标底,但只要不低于成本且符合其他招标文件要求,仍有可能中标。评标时需综合评估技术方案、工期、质量等因素,价格仅是其中一项。
-
特殊情形的例外处理
-
若投标价低于标底但高于成本,且评标时该报价得分最高,则可能中标。
-
部分地区规定,投标价低于标底±5%(工程类)或±3%(其他类)可能被认定为合理范围,但需经招标人确认。
-
三、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
防范低价陷阱
低于标底可能是投标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如压低报价后后期索赔)获取合同,建议招标方完善资格审查和合同履约责任制度。
-
综合评估的重要性
单纯追求低价可能导致企业忽视项目质量或工期要求,建议招标方在评标时平衡价格与综合实力。
四、总结
低于标底价能否中标,需满足“不低于成本且符合招标文件其他要求”两个条件。实际操作中,评标委员会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而非仅以价格作为唯一标准。若对具体条款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