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熬中药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以下是详细的熬药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熬药前的准备
选择器具
- 推荐器具:砂锅、陶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器皿是熬中药的理想选择,因为它们受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 避免使用:铁锅、铝锅等金属器具应避免使用,因为它们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保证水质
- 纯净水:最好使用无杂质的纯净水,如果没有,也可以用自来水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 水源选择:现代医学认为,自来水经过煮沸后,余氯会挥发,因此使用凉白开水是适宜的。
熬药流程
浸泡药材
- 浸泡时间:将药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冷水,一般液面要淹过药材约3厘米,浸泡30分钟至2小时不等。
- 浸泡目的:浸泡能使药材充分吸水膨胀,便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熬煮药材
- 第一次熬煮:将浸泡好的药材和水一同倒入砂锅或陶罐中,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20-30分钟。
- 第二次熬煮:将第一次的药液滤出,再次加入适量的清水,重复上述煎煮过程,但时间可适当缩短,通常为20分钟。
滤出药液
每次熬煮药材后,都应趁热及时滤出药液,滤药时应挤压药渣,尽可能把药液排出,再将两次熬煮的药液充分混匀。
特殊煎熬方法
先煎
矿石及贝壳类中药,由于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宜析出,通常需要打碎、浸泡后,先煎煮20-40分钟,再加入其他浸泡好的药材共同煎煮。
后下
对于薄荷、佩兰、藿香、紫苏梗等含有较多挥发油成分的药材,为保证其有效成分不被破坏,通常在第一煎关火前5-10分钟左右加入这些药材。
另煎
对于人参、冬虫夏草、藏红花等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宜单独浸泡、单独煎煮,一般煎煮时间为2-3小时。
烊化
对于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等胶类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而影响正常煎煮,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
包煎
对于六一散、青黛、蒲黄、车前子、辛夷、旋覆花、灶心土等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为避免引起药液浑浊、刺激咽喉、沉入锅底等,常用布包装好后,再与其他药物浸泡、熬煮。
注意事项
火候控制
- 武火煮沸:先用大火将药液煮沸,再用小火熬煮。
- 文火慢炖:保持微沸状态,避免药液溢出或过快熬干。
水量控制
- 加水量: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3厘米为宜,但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可略多。
- 避免烧焦:在煎煮过程中,注意观察水位变化,及时补充水分以防止药材糊底或干烧。
熬煮次数
一般中药需煎煮两次,滋补剂可煎煮三次,以充分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在家熬中药需要仔细准备器具、水质,严格按照浸泡、熬煮、滤出等步骤进行,并注意特殊药材的处理方法和火候、水量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药的药效得到充分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