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交60%,退休后能领多少钱,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及大致估算方法:
-
缴费基数:社保缴费基数一般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挂钩,通常有上下限。如果按照60%的缴费基数缴纳,意味着缴费基数相对较低。例如,在一些地区,若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8000元,那么60%的缴费基数就是4800元。
-
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积累的养老金越多,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相应增加。比如同样是按60%的档次缴费,缴费15年和缴费30年,退休后领取的金额会有较大差异。
-
退休年龄:不同退休年龄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不同。一般来说,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小,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结果会越高。目前60岁退休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
-
养老金计算方法:
-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为“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如果一直按60%的档次缴费,平均缴费指数就是0.6。假设退休时的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8000元,缴费年限为20年,那么基础养老金=8000×(1+0.6)÷2×20×1%=1040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每月按照缴费基数的8%计入个人账户,如果缴费基数为4800元,每年进入个人账户的金额为4800×8%×12=4608元。假设缴费20年且没有利息等因素,个人账户余额为4608×20=92160元,那么个人账户养老金=92160÷139≈663元。
- 过渡性养老金:对于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建立之前参加工作的人员,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可能存在过渡性养老金。这部分养老金的计算相对复杂,与个人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等因素有关。
社保交60%退休后能领多少钱因人而异,无法给出确切的数值。但可以确定的是,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因此,建议参保人在缴纳社保时尽量选择较高的缴费基数和较长的缴费年限,以确保退休后能够领取到足够的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