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分类是口腔正畸学中常用的一种错颌畸形分类方法,由Edward H. Angle医师于1899年提出。它通过上下颌骨及上下牙弓的近远中关系,将错颌畸形分为三类:中性错颌、远中错颌和近中错颌。以下将详细介绍安氏分类的基本概念、临床应用及其优缺点。
安氏分类的基本概念
中性错颌(安氏Ⅰ类)
中性错颌是指上下颌骨及上下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当正中牙合位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若口腔内全部牙齿排列整齐无错位,称之为正常牙合;若伴有其他牙有错位,称之为第一类错牙合或中性错牙合。
中性错颌是最常见的错颌类型,虽然磨牙关系正常,但牙齿排列可能不整齐,常见症状包括牙列拥挤、前牙深覆合、双牙弓前突等。
远中错颌(安氏Ⅱ类)
远中错颌是指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磨牙关系为远中关系。若下颌或下牙弓后退1/4个磨牙或1/2个前磨牙的距离,使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则称为轻度远中错牙合关系;若下颌或下牙弓后退1/2个磨牙或1个前磨牙的距离,则称为完全远中错牙合关系。
远中错颌的典型症状包括上颌前牙前突、前牙深覆盖、深覆牙合、开唇露齿等。这种类型的错颌通常需要复杂的正畸治疗,可能包括牙齿移动和颌骨调整。
近中错颌(安氏Ⅲ类)
近中错颌是指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关系为近中关系。若下颌或下牙弓前移1/4个磨牙或1/2个前磨牙的距离,使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则称为轻度近中错牙合关系;若下颌或下牙弓前移1/2个磨牙或1个前磨牙的距离,则称为完全近中错牙合关系。
近中错颌的典型症状包括前牙对牙合、反牙合或开牙合、上颌后缩或下颌前突等。这种类型的错颌治疗难度较大,可能需要结合正颌手术和传统矫正方式。
安氏分类的临床应用
诊断和治疗设计
安氏分类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诊断工具,使他们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稳准地划分错颌畸形类别,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通过了解患者的安氏分类,医生可以预测治疗难度和预期效果,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
矫治器选择
不同类型的错颌畸形适合使用不同的矫治器。例如,安氏Ⅰ类错颌通常可以通过金属托槽、半隐形托槽或隐形托槽进行矫正;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错颌可能需要更复杂的矫治器,如隐形矫正、固定矫正器或功能性矫正器。
临床案例
例如,MBT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的临床疗效显著,通过精确定位牙齿和合理使用矫治力,治疗周期较短,效果理想。另一案例中,深覆伴牙列重度磨耗的患者通过咬合重建修复,改善了前牙深覆和磨耗牙齿的功能。
安氏分类的优缺点
优点
安氏分类简明扼要,易于记忆和临床应用,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分类系统,有助于医生在不同临床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缺点
安氏分类以上颌第一恒磨牙为基准进行分类,但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并非绝对稳定,其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该分类法未涉及牙齿在三维空间中的异常,如横向和垂直关系,也未考虑牙量、骨量的不调。
安氏分类是口腔正畸学中重要的分类方法,通过上下颌骨及上下牙弓的近远中关系,将错颌畸形分为三类。尽管该分类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未能全面反映牙齿在三维空间中的异常和牙量、骨量的不调。了解并掌握安氏分类的基本原理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正畸医生更好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