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是指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它是中国特色制度创新的产物,旨在通过市场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和交易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公共资源交易的定义
定义
- 公共资源交易是指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是政府创新资源配置效益和提高交易效率的重要举措。
- 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利益关联度大、社会关注度高,尤以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为代表,能客观反映各类主体对市场营商环境的感知度,对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种类范畴
- 政府采购类: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 建设工程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
- 土地及矿产资源类: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矿藏开采权出让。
- 国有产权类:国家所有的房屋、车辆、设备及其他动产、不动产的出让。
- 其他类:如国有房屋出租、交通线路运力投放、无线频道利用权转让等。
公共资源交易的范围
范围
- 公共资源交易的范围不断扩宽,逐步扩大到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自然资源、资产股权、环境权等各类公共资源,如农村集体持有资产收益权转让、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出售与出租等。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国有企业采购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
具体项目
- 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包括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
- 具体项目如药品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等也属于公共资源交易的一种。
公共资源交易的流程
基本流程
- 资源审核:政府机构对公共资源的交易双方进行审核,确保其合法性、有效性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 资源定价:根据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以及可行性评估结果,政府机构确定资源的价格。
- 权利交易签订:资源使用者与政府机构签订权利交易文件,决定公共资源的使用者和使用范围,并约定资源使用者按照约定的价格向政府缴费。
- 资源保障:政府机构负责资源使用者的监督管理,确保资源交易活动落实到位。
现代化流程
- 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提供必需的场地和设施设备,在项目受理、场地预约、信息发布、开标、评标评审、公示公告、合同签订、档案管理等环节提供全流程电子化服务。
- “不见面”开标:金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动交易服务全流程电子化,实现“不见面”开标率达100%。
公共资源交易的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了招标投标活动的原则、开放性和审批程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了政府采购的范围、方式和程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和要求,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地方性法规
- 《内蒙古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了公共资源交易的范围、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行、服务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遵循统一规范、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服务高效、诚实信用的原则。
公共资源交易是中国特色制度创新的产物,通过市场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和交易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其范围不断扩宽,涵盖了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国有产权等多种资源。交易流程逐步现代化,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和“不见面”开标,确保了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高效。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为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