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它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约33.76万平方公里。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里意为“进去出不来”,因此也被称为“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530万年前,当时的塔里木盆地存在断断续续的湖泊群,气候比今天潮湿。湖泊群消失后,塔里木盆地仍有风成沙丘、河道相和浅湖相轮流沉淀,持续时间长达70万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一般高100-150米,最高能到200-300米,形状复杂,受西北和南北两个气流的叠加作用,80%以上的沙丘流动而不固定。
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仅是地理和生态上的奇观,也是历史和文化的宝库。历史上,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沙漠化的趋势日益严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城市化等行为导致植被破坏,进而加剧了沙尘暴的活动频率和强度。
尽管面临恶劣的环境,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却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沙漠中的地下水储存量丰富,在沙漠下面发现了地下海洋,水资源相当于10个贝加尔湖,推翻了“生命禁区论”。
为了应对沙漠化的挑战,中国实施了长达40年的治沙工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也是中国最早的沙漠公路,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并成为众多旅游者前去观光的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