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下是关于塞罕坝地理位置的详细信息。
塞罕坝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概述
- 位置: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是大兴安岭余脉的一部分。
- 海拔:塞罕坝的海拔高度在1500-2067米之间。
地理特征
- 地貌:塞罕坝地貌上界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
- 气候:塞罕坝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年均降水量较少。
生态系统
- 森林覆盖率: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2%,拥有115.1万亩的森林面积,每年可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
-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有618种维管束植物,66科261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12属昆虫,以及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
塞罕坝的历史背景
古代历史
- 辽金时期:塞罕坝在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是皇帝避暑狩猎的场所。
- 清朝:清朝时期,塞罕坝成为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核心区域,是皇帝肄武绥藩的重要场所。
现代历史
- 建国初期:塞罕坝在建国初期因开围放垦和连年战火,变成了一片荒原沙地。
- 1962年建场: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几代塞罕坝建设者在这里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塞罕坝的生态环境
生态修复
- 绿化成就:塞罕坝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从一片荒原变成了百万亩林海,有效地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为京津冀和华北地区提供了坚实的生态屏障。
- 生态服务: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超过10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包括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
保护与利用
- 保护区: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2年,总面积为20029.8公顷,主要保护森林-草原交错带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
- 旅游发展:塞罕坝不仅是生态保护区,也是旅游胜地,拥有多个著名景点如七星湖湿地公园、泰丰湖、界河等。
塞罕坝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是大兴安岭余脉的一部分。这里不仅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的所在地,还因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