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消课后延时服务”的消息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但实际上,多地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表示该服务并未取消,并且正在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和辟谣。
辟谣信息
四川省教育厅的回应
四川省教育厅明确表示,中小学课后服务坚持自愿原则,并未取消。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公办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课后服务为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学生和家长可自愿选择是否参与。
四川省教育厅的回应强调了课后服务的自愿性和便民性质,这表明取消服务的说法并不属实。
深圳市教育局的回应
深圳市教育局及多所学校表示,课后延时服务仍在正常开展。深圳的课后服务采用“1+1”模式,分为作业辅导课和学生自主报名参加的社团活动。学生和家长可自愿选择是否参与。
深圳市教育局的回应进一步证实,课后延时服务并未取消,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优化,显示了教育部门对课后服务的高度重视。
课后延时服务的现状
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情况
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已有29个省份出台了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30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全国36个大中城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43.2%的小学生、33.7%的初中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
全国范围内的课后服务实施情况表明,该政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且得到了广泛认可。取消服务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符。
家长和教师的反馈
家长和教师对课后延时服务的反馈存在分歧。部分家长认为延时服务延长了孩子的在校时间,加重了学习负担;而教师则认为延时服务增加了工作量,但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尽管存在一些负面反馈,但课后延时服务在整体上仍然被认为是有益的,特别是在解决家长接送难题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
家长和教师的态度
家长的态度
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的态度两极分化。一些家长认为延时服务解决了他们的接送问题,而另一些家长则认为延时服务延长了孩子的在校时间,影响了孩子的休息和睡眠。家长的多样化需求和对服务效果的期望是导致态度分化的主要原因。教育部门需要进一步优化服务内容,以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
教师的态度
教师对课后延时服务的态度也较为复杂。虽然延时服务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但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机会和收入。教师的工作负担和收入问题是影响他们对延时服务态度的重要因素。提高教师待遇和优化工作量分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政策背景和目的
政策背景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政策的初衷是通过课后服务来解决家长接送难题,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取消服务的说法与政策的整体方向不符。
政策目的
课后延时服务的目的是在放学后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完成作业,参与课外活动,从而减轻家长的负担。这一目的表明,课后延时服务旨在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支持,而非简单的减负。取消服务将违背这一初衷。
关于“取消课后延时服务”的消息并不属实。多地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表示该服务并未取消,并且正在进行调整和优化。课后延时服务作为“双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家长接送难题,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存在一些负面反馈,但该政策在整体上仍然被认为是有效的。教育部门将继续优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不同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