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也称为免疫胶体金技术。以下是其具体介绍:
- 基本原理:首先将氯金酸在还原剂作用下,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稳定的胶体状态,即胶体金。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通过静电作用牢固结合,且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在免疫检测中,将胶体金与抗体结合,形成胶体金 - 抗体复合物。当加入含有相应抗原的样本时,抗原与胶体金 - 抗体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形成大的免疫复合物。试纸条的层析膜具有毛细作用,能使液体样品在膜上移动。复合物随液体移动经过预先固定在膜上的检测线和质控线。检测线固定有另一种与目标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会捕获复合物使其聚集,形成可见的红色条带;质控线固定有与胶体金标记抗体结合的抗体,用于验证试纸条的有效性。通过观察检测线和质控线的显色情况,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目标抗原以及试纸条是否有效。
- 操作步骤:
- 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与缓冲液混合,使目标抗原充分溶解并均匀分布。
- 加样:将处理后的样品滴加到试纸条的加样区。
- 层析过程:样品中的目标抗原与胶体金标记的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并随液体移动经过检测线和质控线,分别被捕获并显色。
- 结果判读:检测线和质控线均显色为阳性结果,表示样品中含有目标抗原;仅质控线显色为阴性结果,表示样品中不含有目标抗原;质控线未显色为无效结果,需重新检测。
- 特点:
- 快速高效:检测时间通常为 10 - 15 分钟,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 操作简便:无需复杂设备或专业技能,普通人员即可操作。
- 高灵敏度:胶体金颗粒的显色特性使其对低浓度目标物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 低成本:无需配套生产检测仪器,仅生产成本低廉的试纸条,适合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 便携性强:试纸条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储存。
- 稳定性好:胶体金标记的抗体复合物在常温下稳定性高,试纸条保质期较长。
- 应用领域:
- 医学诊断:用于妊娠检测、传染病检测、心血管疾病标志物检测等。如早早孕试纸通过检测尿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判断是否怀孕;还可检测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 食品安全:可检测毒素、病原微生物、农药残留等。如检测黄曲霉毒素、沙门氏菌、有机磷农药等。
- 环境监测:用于水质检测、土壤检测等。如检测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
- 其他领域:在兽医诊断中用于动物疾病的快速筛查,如禽流感、口蹄疫等;还可用于尿液或唾液中毒品的快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