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且坎边防连是一支驻守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边防部队,负责守卫中国与印度边境的重要区域。以下是关于该连队的详细信息。
历史背景
组建与初期建设
- 组建背景:且坎边防连成立于1959年西藏叛乱后,作为剿匪平叛的一部分,部队进入阿里地区进行边防建设。
- 初期建设:初期营房为地窝子和干打垒筑墙,后期发展为石头房子,逐步改善官兵的生活条件。
重要历史事件
-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且坎边防连积极参与了这场战斗,成功收复了被印度侵占的领土,保卫了国家主权。
- 军民联防:且坎边防连与当地的民兵排紧密合作,共同开展军民联防,有效打击了越境匪特和外逃群众。
地理位置和防区
地理位置
- 地理位置:且坎边防连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甲岗村,海拔约4500米,防区包括整个噶尔县及半个日土县。
- 战略位置:该连队守卫着中国与印度边境的重要区域,特别是巴里加斯地区,距阿里首府狮泉河镇不到70公里。
防区范围
- 防区范围:且坎边防连的防区包括噶尔县及半个日土县,守卫着巴里加斯我国实控区及都木契列到日土县班公湖南岸的中印边界。
- 重点设防区:该连队的防区是重点设防区,肩负着守卫阿里地区首府的重任。
生活条件
生活设施
- 营房建设:且坎边防连的营房经历了从地窝子到石头房子的多次升级,现已成为设施完备的第四代营房。
- 生活条件改善:近年来,连队通过科学养殖花卉和改造土壤,成功实现了蔬菜的大棚养殖,改善了官兵的生活条件。
生活挑战
- 高寒缺氧:且坎边防连所处的地理位置导致高寒缺氧,官兵们在极端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 物资匮乏: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官兵们的生活物资主要依赖外运补给,生活条件艰苦。
军事任务
巡逻与执勤
- 日常巡逻:且坎边防连的官兵每天进行巡逻,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和边境线上,确保领土安全。
- 特殊任务: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且坎边防连积极参与战斗,成功收复被印度侵占的领土。
训练与准备
- 军事训练:官兵们定期进行军事训练,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 战备工作:连队始终保持高度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边境冲突。
基础设施
交通与通信
- 交通设施:且坎边防连所在地交通便利,新藏公路贯穿全境,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 通信设施:连队配备了先进的通信设备,确保官兵们能够及时与外界联系。
生活设施
- 生活设施:连队内设有温室大棚,官兵们可以种植各种蔬菜,改善饮食条件。
- 文化娱乐:连队还设有文化活动中心,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官兵们的精神生活。
西藏阿里且坎边防连是一支英勇顽强的边防部队,长期驻守在艰苦的高原地区,肩负着守卫国家领土的重任。通过不断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军事训练水平,官兵们在极端环境中坚守岗位,确保了边境的安全稳定。
西藏阿里且坎边防连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西藏阿里且坎边防连的具体位置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甲岗村。
且坎边防连驻扎在西藏日土县日松乡甲岗村,被中央军委授予“冈底斯山下的英雄哨卡”称号。其防区包括整个噶尔县及半个日土县,防卫着整个巴里加斯我国实控区及都木契列到日土县班公湖南岸的中印边界。
且坎边防连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且坎边防连的海拔高度为4300米。
且坎边防连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日松乡甲岗村,驻地海拔4300米,冬季气温低至-30℃,环境极为恶劣。官兵们在这里常年执勤巡逻,守护着祖国的边境。
西藏阿里且坎边防连的历史背景和管理制度
西藏阿里且坎边防连的历史背景和管理制度如下:
历史背景
-
设立背景:
- 且坎边防连成立于1959年,当时西藏发生叛乱,匪情波及阿里地区。为了保卫边疆,西藏军区和新疆军区派遣部队进入阿里进行剿匪平叛。且坎边防站作为重要的边防哨所,设立在日土县甲岗乡,主要负责管控5个通外山口,海拔高达4500米。
-
历史事件:
- 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中,且坎边防连的指战员英勇作战,参与了攻打印度军队据点的战斗,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如政治指导员崔崇庆和副连长李仁顺等。
- 1970年,南疆军区工作组对且坎边防站进行了调查研究,挖掘和整理了“军民联防”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提升了且坎边防连的知名度。
管理制度
-
军民联防:
- 且坎边防连与甲岗乡的民兵排密切合作,形成了军民联防机制。民兵排由当地农牧民组成,负责协助边防连进行边境巡逻和治安维护。
-
日常工作:
- 边防连的日常工作包括边境巡逻、哨所值守、情报收集和应急处突等。官兵们克服高寒缺氧、恶劣天气等困难,坚守岗位,确保边境安全。
-
基础设施建设:
- 在1980年代,中央军委对阿里高原的边防建设进行了大规模投入,且坎边防连作为试点单位,进行了营房和基础设施的改建,改善了官兵的生活和工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