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医不建议种牙通常是基于患者个体条件、手术风险和术后维护等多方面的考虑,具体如下:
- 个体条件不适宜
- 牙槽骨条件不佳:种植牙需要将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中,这要求患者具有足够健康和数量的牙槽骨。若牙槽骨存在骨量不足、骨质疏松、骨密度低等问题,可能导致种植体无法牢固固定,影响种植牙的成功率。比如,长期缺牙导致牙槽骨吸收,或者患有某些骨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及骨硬化症的患者,就可能不适合种植牙。
- 患有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术后伤口愈合缓慢,容易引发感染;高血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因紧张、疼痛等因素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正在接受放射疗法、化疗等治疗的患者,身体抵抗力较差,种植牙手术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此外,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也可能因身体状况不适合种植牙手术。
- 口腔卫生不良:如果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存在广泛的牙周炎、口腔黏膜炎等疾病,种植牙后细菌容易在种植体周围滋生,导致种植体周围炎,进而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导致种植牙失败。
- 存在潜在并发症风险
- 术中并发症:种植牙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神经损伤、上颌窦黏膜穿通、邻牙损伤等情况。例如,在种植体植入时,如果位置不当,可能损伤颏神经或者下牙槽神经,造成口角麻木;上颌种植时,由于骨量不足,容易穿通上颌窦或者鼻底黏膜。
- 术后并发症:术后可能出现创口裂开、疼痛、感染、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如果种植体周围发生炎症,严重时可导致骨吸收,甚至种植修复失败。另外,种植体还可能出现松动、折断等情况,这与种植体的质量、手术操作、患者的使用习惯等因素有关。
- 术后需要长期保养
- 定期复查:种植牙术后需要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一般在术后 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种植体的愈合情况和口腔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果患者不能按时复查,一些潜在的问题可能无法被及时发现和解决,从而影响种植牙的效果和使用寿命。
- 口腔清洁: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牙缝刷、冲牙器等工具清洁种植牙及其周围的牙齿和牙龈。如果清洁不到位,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在种植体周围堆积,引发炎症。然而,对于一些自我保健意识和习惯较差的患者,可能无法保证良好的口腔清洁,这类患者牙医可能会不建议种植牙。
此外,种植牙的费用相对较高,包括手术费、材料费、复查费等,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不过,随着种植牙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费用也在逐渐趋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