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改革的历史起点可以追溯到1979年,但不同阶段的改革具有不同的内涵和重点。以下是关键时间节点的梳理:
一、初步探索阶段(1979-1997年)
- 1979年
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的理念,标志着医疗改革开始萌芽。
- 1980年
国务院批准《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国营医院垄断局面。
- 1985年
被称为“医改元年”,卫生部发布《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放宽政策、多方集资、自我发展”的改革思路,标志着系统性改革的启动。
二、深化与联动改革阶段(2000年-2013年)
- 2000年
国务院部署“三改并举”(医疗保险、医疗卫生、药品流通改革),开启“三医联动”探索。
- 2009年
新医改正式启动,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目标。
三、近年综合改革阶段(2014年至今)
-
2015年 :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基金监管。
-
2018年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
2020年 :应对新冠疫情,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疫情防控结合。
总结
我国医疗改革是一个分阶段、多层次的系统性工程。若以系统性改革启动为标志,则 1985年 是医改的起点;若以全面深化新医改为标志,则 2009年 是关键节点。不同阶段的改革相互衔接,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